dragon 发表于 2009-3-21 12:41:46

[转帖]别着急降价

<p>美国奢侈休闲品牌Abercrombie &amp; Fitch
(简写A&amp;F)虽然是一家休闲服品牌,但是其定位却是高端客户群体。小麋鹿(A&amp;F的标识是一只长着巨角的麋鹿)在2000年风靡美国的
时候遭遇了美国的经济衰退期,于是公司全线产品降价15%,而当2002年经济复苏之时,公司才意识到,降价对品牌的损害远远高于他们的预期。为了修复品
牌,小麋鹿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吸取了上一轮的教训,即使在2008年年中美国经济再显颓势,A&amp;F业绩下滑之时,A&amp;F仍然坚称品牌的高
端定位而不降价。</p><p>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下在国内,无论是零售终端还是企业本身多种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甚至在今年春节时,很多
国外极少打折的品牌都出现了大折扣销售的现象。显然,自从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多数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经济周期的品牌还没有像
A&amp;F那样注意到降价所可能产生的副作用。</p><p>企业往往会通过降价或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来招徕更多客户,提高产品销售量以增加利润。在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对价格变得更加敏感,于是,打折降价似
乎成为了商家吸引消费者简单且效果不错的手段。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即使在经济增长时期降价都不是万能之策——虽然降价增加了产品销售量,但却摊薄了单品
利润。从而,企业的利润总和可能不升反降。而经济低迷时期降价对于企业的伤害更甚于此。</p><p>在繁荣的经济环境下,打折可能只是企业加快资金回流
或是吸引游离消费者的一种方式,所以并非常态。而在经济整体萧条的时期,市场竞争更为严峻,企业打折降价的首要目的是刺激原有客户群体的购买。因此,针对
这部分客户的打折相对持续时间更长,力度更大。而长时间的折扣降价会使消费者对产品现有的价格形成固化,也就是说消费者会认为这个品牌本身的价值就是折扣
后的。那么在经济回升时期企业想要恢复价格,就会引起消费者的强烈抵触和反感、甚至会有消费者觉得这就是欺骗。因此,企业想要弥合品牌的真实定位与消费者
心里定位的差距需要更大的代价。</p><p>当然,在经济低迷时期,企业都会忌惮因为不降价而把市场份额让给降了价的竞争对手。那么,竞争环境的恶劣迫使企业必须调整价格时,如何才能既保留客户不被竞争对手挖墙角,同时还不损害品牌,是每一个企业都都想要实现的目标。</p><p>其
实,降价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价值(折扣的那部分价值)来促进销售。那么,除了直接降价之外,赠送赠品或是延长服务期限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
用。虽然我们知道在价值相等的情况下,折扣对消费者的刺激作用大于赠品,尤其是在消费者对价格尤为敏感的低迷时期,直接打折显然更为吸引人且操作简单。但
有些时候,打折并不是投入产出比最优的选择,而且打折还是对品牌损害最大的一种促销行为。</p><p>美国学者诺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罐头试验,即无论消
费者购买价值10美元的大罐头,还是6美元的小罐头,都有两种优惠可选,一是直接减少2美元,二是赠送2美元的开瓶器。最终的试验结果是,购买6美元的小
罐头的消费者选择直接减少2美元优惠的比率明显高于选择开瓶器的消费者;而购买10美元大罐头的结果恰恰与此相反。</p><p>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出:产品本身价值不同,相同价值的折扣或是赠品对消费者的吸引也是不同的。产品价值越高,赠品的促销效果就会越好。因而,在促销预算有限的前提下,赠品促销形式取得的效果会高于直接打折。</p><p>当然,赠品的选择也有技巧可遵循。很多企业愿意选择自己的产品作为赠品,一来赠品的实际价值看上去比真实的价值高(企业付出的只是生产成本的价值,
而消费者看到的则是产品定价的价值);二来没有了策划、采购赠品的过程,赠送执行流程相对简单。但是,这样的赠送还是很容易让消费者换算成产品的折扣率,
比如,买二赠一的酸奶实际上就是打了一个7折。如果仅是从促销的角度来看,选择自身的产品作为赠品并没有问题。但是,从品牌保护的角度来看,这并非是一个
好的选择,因为这个弊端同直接降价的弊端是相似的——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低估。</p><p>克莱斯勒的做法值得借鉴。2008年初,克莱斯勒向客户承
诺,为购买新车的客户提供三年售价不超过3美元每加仑的汽油。这样,克莱斯勒既保护了自身品牌,又为消费者提供了价值,促进了销售。这种赠送方式与直接赠
送自身产品的本质差别在于,企业有效地将赠送的赠品与自身的产品做了隔离。</p><p>因此,如果能够找到契合的产品与自身形成跨界的合作,并且依据消费者心理做出更加合算的促销组合,非但不会影响品牌,还能提升品牌的价值。</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别着急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