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帆 发表于 2009-3-9 09:55:46

[转帖]大学生找工作难在哪

<p><font size="3">大学生就业难无疑是今年“两会”上最热的话题之一。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写入了“为大学生找工作”的具体措施。3月7日,人大、政协的两场新闻发布会也均与此话题密切相关。 </font></p><p><font size="3">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称,到2008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大学生就业被普遍认为进入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预测,今年大概只有300多万的学生能够找到工作,不到应届毕业生的一半。</font></p><p><font size="3">中国人自古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期望只要一朝金榜题名,便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近年来,随着考试压力增大和受教育成本的增加,许多普通中国家庭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付出了无数心力、财力,对孩子大学找个好工作,改变自身命运,改善家庭条件的期望也自然增高。因此,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仅会直接威胁社会稳定,更会从根本上动摇整个社会对知识,对公平的信念,损害社会健康发展的根基。</font></p><p><font size="3">中国社会对大学生找工作难的讨论,也逐渐深入到对教育体制的追问。加之目前被热议的高三学生“快被逼疯了”的诉苦信和高中是否应取消文理分科问题,对中国教育体制如何更加公平、合理的新一轮反思正浮出水面。</font></p><p><font size="3">面对大学生就业难,持续多年的高校大力扩招近来广受攻击,支持者辩解称大学生就业难受国际形势、经济周期等各方面影响,不是扩招惹得祸。然而,同样面对经济危机,为什么偏偏大学生这一受过高层次教育的人群就业困难最为突出?</font></p><p><font size="3">近来,社会各界为帮大学生找工作可谓出尽各种“猛招”甚至“怪招”,保稳定是燃眉之急可以理解,然而,如若不能正本清源,即使能让就业率一时变得好看些,也是饮鸩止渴,长期看来,也只会积累矛盾,丧失结构调整的契机。</font></p><p><font size="3">总结各类奇招,其中一类曰:找不到工作就先别找了。政协会议期间,孙狄委员提议仿照博士后制度,设立“学士后”、“硕士后”,让学生只拿基本生活费到企业“见习”。7日的政协记者会上,五位专家也纷纷表示:国家可以鼓励专升本、本科读研、加大公费留学力度等方式缓解就业难;大学毕业生回炉再读一个学位,甚至到职业学校继续学习,都值得鼓励。</font></p><p><font size="3">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通过等待和重塑调整自身并非错误,但这样的时间必须真正使大学生增值,而不只是逃避一时的就业压力。在人才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一些无良资本已经百般霸道,在求职过程中大量廉价甚至免费使用劳动力,更多的“学士后”是否会助长这样的风气,更加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font></p><p><font size="3">同样,很多大学毕业生继续深造也不乏盲目。中国至少与高考同样死板、应试的考研制度使很多名校的研究生素质甚至不如本科生,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又更加倾向于培养研究型而非实用型人才,两、三年后往往年龄增大,期望值提高,找工作难度不降反升。</font></p><p><font size="3">二类招数曰:不要对工作期望太高。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两会”上各界代表倡导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放低身段”几乎众口一词。</font></p><p><font size="3">“调整观念”说了许多年,为什么始终难以实现?难道当今大学生真的普遍沉浸于脱离实际的理想化幻想么?到中国高校走一走就不难发现,今天的大学生恐怕已经处于历史上最为现实的阶段。金融风暴来袭,曾在名校被普遍认为“没追求”的公务员马上炙手可热,大学生的观念转变不可谓不快。但在当今中国城乡、地区差异仍极大的情况下,期望大学生轻易放弃留在发展前景明显更优的大城市,恐怕是政策的制定者想法不切实际。</font></p><p><font size="3">更有人鼓励大学生“民工化就业”,或者当当“走鬼”(流动小贩)。“行行出状元”固然没错,然而不同性质的工作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可能提供的发展空间的差异也是现实存在的。上大学也是一种投资,众多工薪阶层和农民的孩子不得不考虑如何收回成本。还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投资没有收益,当初还上大学干什么?必须承认,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还没有富足到可以潇洒地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地步。</font></p>

林帆 发表于 2009-3-9 09:56:19

<p>市场经济下,人力也是一种资本。金融危机导致资本重新定价,大学生作为劳动者的确也需要接受自己的价值一定程度上被重估。这样的观念转变在市场的主导作用下恐怕不难实现,而政府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同样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下滑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要维持短期稳定,更应利用整个社会反思教育的氛围,引导教育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使危机在教育领域同样成为长期结构调整的契机。</p><p>大学生能否找的到工作,源头上取决于选拔什么样的人上大学。读大学在中国仍然是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的待遇。高考恢复三十余年来,虽然其程序的公平已被中国人普遍认可,但随着改革中社会结构的调整,问题也逐渐暴露。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呼吁,教育公平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当前高校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例下降,因为农村娃输在了起跑线上。“两会”上热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许多专家以担心落后地区在全国统一标准下会更不利为由反对。</p><p>天津市长黄兴国8日表示,在天津市购买了商品房的外省市人员和持天津市农村户口人员,可以登记办理天津市蓝印户口,取得蓝印户口的外地学生只要在天津市普通高中有正式的学籍,并在天津高中从一年级开始读到三年级,学满三年,获得本市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的,都可以在天津市参加普通高考。</p><p>可见解决问题的政策出台并不难,关键在于执行、推广的决心有多大。发达地区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是实情,高校自然愿意对这些学生提供优惠,但对于欠发达地区,这只能造成教育更加应试的恶性循环。打破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利益壁垒,才是政府应有所作为之处。</p><p>而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发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显示,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盲目在高等教育上求“大”求“强”,忽视职业教育,已是中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一大弊病。引导观念转变宜提前,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养猪,不如鼓励孩子直接去职业学校学养猪。</p><p>大学生能否找到工作,更取决于大学怎么上。扩招之后,众多高校无论硬件、软件均欠账严重。大学里众多老师忙于“出书”、“走穴”,对学生缺乏关心,呼吁已久的职业教育仍然十分不足。高考的应试暂时难以改变,大学就更需要帮助学生实现从书本到社会的转变。大学生真正需要的职业教育,是引导他们成熟、理性地思考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当贯穿大学生涯始终,而不仅仅是像现在的许多高校,只在临近毕业时催促学生签约以保就业率,就业指导老师甚至比学生还要盲目,短视,甚至对就业数据进行各种“加工”。如此“就业”,即使实现,恐怕只能贻误学生发展,积累社会矛盾。</p><p>大学生能否找到工作,取决于就业市场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当今中国招聘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对高学历的盲目崇拜,制造了大学生求职的各种怪现状。在3月8日这个中国人认为属于女性的节日里,不知有多少女大学生还在为许多文员这样的岗位都只要男性而叹息。</p><p>政府要做的不是直接为大学生找工作,而是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国务院年初发出通知,要求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除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外,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这一“新政策”获得一片好评。然而,早在2006年,中央十四个部门就曾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可见,此次新政策能否逾越制定到执行的鸿沟仍是挑战</p>

cpicljy 发表于 2009-3-9 10:26:41

<p>大学生就业难,难</p><p>应该是结构性的</p>

小编幽幽 发表于 2009-3-10 15:27:07

<p>大学生一直扩招,供大于求,又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是找工作难的一个原因</p>

林帆 发表于 2009-3-10 18:01:44

<p>&nbsp;&nbsp;&nbsp; 最近招聘的几个应届毕业生因为都不愿意做些体力劳动而自动离开了。</p><p>&nbsp;&nbsp;&nbsp; 有时候我还觉得挺奇怪的,一方面是就业率只有20%,30%多,另一方面却是公司有些岗位招聘不到人。</p>

z_909 发表于 2009-3-10 22:37:47

<font color="#ff0000" size="4">  <strong>从产业链分工看大学生就业困难</strong><br/><br/>  那么,这个国际产业链的战争和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关系?我想大多数人应该答不上来。那我告诉所有读者,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我们在大学扩招合并造出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当初是个什么思维?因为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平均,所以我们就误以为我们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经济会更有质量,会更高速的发展。我们哪里知道,这个想法前提就是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难道是我们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br/>  我刚才讲的几句话应该是媒体里面所谈论的现状,实际上这些解释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既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用功,也不是因为我们专业不对口。首先,我想谈一谈专业不对口,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特别可笑,而且可笑得一塌糊涂!我在美国教过不少顶尖的大学,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过不少课。可是我教了这么多的学校,我就从来没看过那里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那既然美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错呢?<br/>  再想想,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专业不对口。为什么呢,因为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科教育。什么叫通才教育?也就是说美国大学生和我们大学生一样,要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哲学,那么这些学问跟就业关系不大,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质。<br/>  那么请读者做反向思维------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关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在整条产业链六加一的环节里面一是什么,一是制造,就是这种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六,六就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零售这六大软环节,六加一的环节里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六而不是一。举个例子来讲,就说工厂,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是不需要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六大软环节需要大学生包括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br/>  那么,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是一个以一为主而不是一个以六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构成了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源头。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样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所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六部分。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那就是我们甚至不理解国际产业的分工当中我们国家是处于何种的劣势地位。<br/>  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它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读者应该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但是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觉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费么?</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摘自郎咸平教授

z_909 发表于 2009-3-10 22:41:07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9px; COLOR: #000000;">依然摘自郎咸平教授——大学生为什么难以就业<br/><br/></span><!--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212296" style="FONT-SIZE: 16px;"><span style="PADDING-LEFT: 28px;">&nbsp;&nbsp;</span>这段时间由于经济危机闹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成了突出的社会问题。<br/>&nbsp; &nbsp;&nbsp;&nbsp;有专家解释说:我国的大学教育专业不对口。极力排斥“扩招”的说法,称我国的大学生不存在过剩的现象。在这个观点上,我国的学者表现了少有的团结一致,没有怎么出现口诛笔伐现象。<br/><br/>&nbsp; &nbsp;&nbsp;&nbsp;而我只想质疑一点:我国目前刚刚从农业化(第一产业)转向所谓的工业化(不完善的第二产业),需要的是大量的专业人才从事生产第一线,而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几乎还没怎么发展,大学本科以上的学生该如何从事他们所学的专业?(我国的专家可能参照美国的经验。)<br/><br/>&nbsp; &nbsp;&nbsp;&nbsp;我国的经济增长看似飞速,可是有诸多弊端,甚至漏洞。排除出口带来的外汇,国内消费根本不怎么见效。而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建立在我国南方诸多制造业萧条的基础之上,(郎教授研究,80%以上本该投资生产的资本却转身投资到了楼房股市上面,形成“虚拟资金”,然后造就了股市楼房的泡沫经济)。而房地产的火爆,源于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片面的追求DGP,从而批地,卖地。之后,官商勾结,实现“双赢”。基于此,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就业等一些问题就安排了房地产之后,甚至不曾理会。(地方政府只要搞好房地产,就可以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央的考核也就顺利通过,之后的升官发财就易如反掌。而且这项工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而目前虽然国家投资救市,可是诸多政策,地方政府都能以“擦边球”的方式牵涉到房地产上。比如修路,铁路修到哪里,或者高速修到哪里,之后由于地方政府的努力,那里就是经济开发区之类,然后地皮价格飞涨……<br/><br/>&nbsp; &nbsp; 中央的投资,大部分停留在了基础设施上的建设,而把刺激内需的重任放到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到最后,即便经济危机安然度过,或者“保八”的任务顺利完成,那也只是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上的胜利,而百姓不但不会得到实惠,反而在一方面受到了剥削。而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因为这些投资项目大部分需要冲锋在一线的工人以及技术人员。而我们的大学生需要的是“体面工作”。(我考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国家不怎么支持“专接本”,需要更多的人干活,而不是研究。)<br/><br/>&nbsp; &nbsp; 而南方现在成千上万的工厂企业倒闭,更加减少了就业的机会。比如电子之类的专业应该在南方有所发展。不过即使没有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企业倒闭,大学生到南方就业的压力依然存在:南方的企业相对于北方来说,管理方面应该更科学规范一些,而且基本实现了生产线流水作业,也就是说,某些工作部门,即使不是大学生,也可以操作————反正是流水作业,只要在自己的位置干一件事情就能完成你所要承担的工作。<br/><br/>&nbsp; &nbsp; 另外,大学生难就业难道高校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当然有,而且是绝对有。<br/><br/>&nbsp; &nbsp; 首先,目前的高校,不管实际情况,为了追逐利益,盲目的扩大招生。而且各个有名的大学应该都设有自己的“私立学校”,所谓的三本学校。这样凭着国家教育的名气,大发自己的财。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很多都没什么用,或者确切的说根本没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br/><br/>&nbsp; &nbsp; 其次,高校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奇怪的形成了行政化。校长,院长,主任等等形成了严密的行政部门和责任。这里,学术成就不再是第一位的,而是领导的讲话是第一的,而且还要正确领会领导讲话的含义,并且要积极实行。这样的学校,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还不如直接就参加工作不上什么狗屁大学呢。<br/><br/>&nbsp; &nbsp;最后,目前高校中师生互相不信任,不尊重,甚至互相诋毁,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误导了绝大数的学生,比如去年发生的杀老师的案子,以及师生对骂的现象。这在某种意义上讲,使得高校的学生更加坚信自己一贯而且是绝大数人共识的观点:上大学没什么用,老师都是吃白饭的,有学术性的人还参与为利益集团做代言。<br/>&nbsp;&nbsp;最重要的是现在某些老师的素质职业道德确实不咋样,有的老头子,喜欢跟学生搞。还有什么博士生导师之类的跟自己所带的女生发生关系等等,反正这类现象已经快成为公开的秘密了,至少在高校是这样的。<br/><br/><br/>&nbsp; &nbsp;综合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当然了还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有所明晰。<br/>&nbsp;&nbsp;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体制(我们的社会不是服务型产业为主,却在这方面注重培养所谓的人才),以及高校产业化趋势下高校的严重不负责才是最本质的。</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大学生找工作难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