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yue 发表于 2009-1-12 13:56:57

渠道审计:中国酒业应该如何动刀

<p><span lang="EN-US">  <strong>渠道审计:中国酒业应该如何动刀</strong><br/>  <br/>  方德智业(北京/安徽)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nbsp; 孟跃<br/>  <br/>  前言<br/>  <br/>  得渠道者得天下,白酒行业素来以渠道为王作为战略要点,坦白来说,渠道就是命根子,尤其是在白酒过剩的时代。也恰恰是厂家这种心态,宠坏了渠道,抬高了渠道,渠道越来越养尊处优不听使唤了。<br/>  <br/>  时至今日,且避开金融危机不谈,单就目前酒水渠道现状问题,可谓劣迹斑斑,黑暗的地方依然黑暗,光明的地方也越来越阴暗。<br/>  <br/>  年终,全国范围的酒水经销商都在跟企业开会,除了吃饭喝酒外,还有没有更实质的内容,能不能有个好的办法相互“照亮”一下,让2009年都少费点心,多赚点钱。<br/>  <br/>  渠道审计,中国酒业应该学会正视这个问题。<br/>  <br/>  <strong>1.渠道审计意识与态度<br/></strong>  <br/>  “喝不死人就能卖”的说法,在经历2008年的三鹿事件之后,全国食品行业都在慎思,酒水行业更也不例外。“假酒事件”是直接考验酒水厂商经营意识的重大问题,搞不好酒水行业也会出现一个又一个“三鹿”。<br/>  <br/>  “打假”几乎成为了名酒企业一个始而无终的艰难工作,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酒水行业整体缺失“渠道审计”意识,使得酒水渠道到处暗流涌动。<br/>  <br/>  年末年初,酒水企业对自己渠道进行年终审计,应该是一件非常正常、非常应该、非常必要的事情。<br/>  <br/>  审计一下渠道的窜货情况、终端情况、价格情况、新产品培育情况、促销情况、市场政策落实情况、经销商存在的问题情况等等,才能有的放矢的总结,真知灼见的分析,以利执导的奖惩。这才是真正的年终总结,有效的年初规划。<br/>  <br/>  但是,反观国内酒水企业的年终总结,以及习以为常的经销商大会,浮于表面的形式多于实质内容,有点像大家常说的“吃喝会”。<br/>  <br/>  这就是所谓的渠道审计意识问题。所谓的渠道审计,应该就是对企业自己的销售网络进行考察、评估、分析,以发现问题并予以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渠道审计是一项不断重复的过程,只有重复才有提升,也是一个内外审计的过程,外审计经销商、代理商和加盟商的考核、奖惩,内部审计销售部门的考核、总结。<br/>  <br/>  渠道审计是一项严肃的循环工作,不能大而化之,不能过于权衡关系而破坏规则,否则审计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国内酒水行业的厂商关系,比较讲究和谐共处,但必须相互遵守规则才能长久发展。这就是渠道审计的态度,制定标准,排除个案,不留后门。<br/>  <br/>  <strong>2.渠道审计,定标准<br/></strong>  <br/>  标准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br/>  <br/>  标准,是人情化的克星。没有标准的渠道审计,就脱不开人情之间的裙带关系(包括利益关系),尤其是以和为贵的酒水情节。<br/>  <br/>  国内白酒企业在梳理经销商网络的过程中,以渠道审计作为衡量渠道资质考察关键环节,按照销量大小、市场规模、网络质量、货款支付、运营能力、网络开发能力、服务能力、价格控制、政策执行等环节制定审计指标。<br/>  <br/>  渠道审计标准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考核,很难在一篇文章阐述精致,具体详见《方德营销咨询酒水渠道审计标准》,简述如下:<br/>  <br/>  首先是“定量”标准:定量标准能够最有效考核经销商业绩,容易量化,也代表最终结果,每一个定量标准都必须有个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值(便于考核和奖惩),比如进货额、铺货率、月度/季度销售额、市场费用比例、价格控制、退/换货率、窜货情况,还包括酒店铺货及销量、售点广告数量(形象店)等特别的量化考核等;<br/>  <br/>  其次是“定性”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上考虑经销商的积极性态度和专业能力,实力和能力不是一个概念,有实力的经销商未必愿意全力经销一个品牌。定性的标准主要表现在终端能力、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品牌推广能力等方面。定性是为了与定量考核结合执行。<br/>  <br/>  但是,制定渠道审计标准,形成审计制度,必须考虑以下几种情况:<br/>  <br/>  一是考虑经销商内外实际情况,厂商合作之前,必须审计经销商资质,备案,不要轻信经销商信口开河(除非一厢情愿的合作),除了实在的网络、资金、车辆、队伍外,还必须审查其信誉、服务能力、终端能力、新品推广能力等,因为即便经销商实力很强,未必愿意把资源投注在一家企业的品牌上。<br/>  <br/>  二是一个经销商一个审计策略,不同经销商审查的重点不同,除了标准的审查项目外,还有根据不同市场竞争情况设置重点审查项目,比如新产品推广能力,尤其是针对经销商买断品牌的运营能力。<br/>  <br/>  三是渠道审计必须有理有据,公正合理,不可不来,也不可胡来。<br/>  <br/>  <strong>3.渠道审计,PDCA办法</strong><br/>  <br/>  对于渠道审计工作,我们的理念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br/>  <br/>  渠道审计要学会“先摘好摘的果子”,先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审计工作做起,以量化指标作为渠道审计重点,工作实践证明,这确实是应用渠道审计办法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br/>  <br/>  查斯特·菲尔德博士说:“从一个易于成功的对象开始,成功就显得容易了。”渠道审计工作同样如此,我们可以先从进货额、铺货率、月度/季度销售额、市场费用比例、价格控制、退/换货率、窜货情况开始,则非常便于渠道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容易达到预期审计效果。<br/>  <br/>  渠道审计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单单是年终年初的事情,它是贯穿全年、不断重复的循环过程。也就是说,改进与解决渠道营销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不断循环发展的科学程序。<br/>  <br/>  这个程序就是PDCA循环,它是全面渠道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渠道审计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渠道管理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br/>  <br/>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系统营销管理的,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渠道管理程序。<br/>  <br/>  渠道审计过程的每个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渠道管理体系,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渠道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br/>  <br/>  渠道审计工作的重点是“A处理”这个环节,审计结果的处理是为了提高渠道管理水平,不能解决问题的渠道审计工作只能是一个管理上的摆设,有形无实。<br/>  <br/>  <strong>4.惩罚分明,以利天下<br/></strong>  <br/>  虽然,渠道审计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奖惩,但只有有效的奖惩才能达到理顺渠道和管理经销商的目的。这才能真正体现渠道审计的意义。<br/>  <br/>  多种审计标准,利于对渠道进行考核,更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奖惩标准,公平合理的奖惩标准,可以优化厂商共赢的尺度和宽度。复合指标考核有利于控制渠道,促动经销商立体化运作,如果单一以销量考虑,那么可能会导致经销商为了获取更多的销售政策而扩大库存。<br/>  <br/>  考核有主次,分重点,可以最大限度激活经销商。比如很多经销商不愿意做新产品,将新品销售纳入到奖励计划可以刺激经销商对新品铺货的积极性。对于窜货和乱价的渠道行为,制定严格的惩罚标准,结合相应的奖励政策,对渠道控制具有很大的震慑和警惕作用。<br/>  <br/>  以某白酒厂家的返利政策为例,经销商完全按公司的价格制度执行销售,返利3%,经销商超额完成规定销售量,返利1%,经销商没有跨区域销售,返利0.5%,经销商较好执行市场推广与促销计划,返利1%。根据此返利政策,如果经销商没有乱价、蹿货等行为,就可获得至少3%以上的返利,如果经销商通过各种不规范手段把销量冲上去,也只能获得1%的返利,销量再大经销商也是得不偿失。当然如果既能超额完成销量,又没有乱价、蹿货行为,经销商的获利是最大的。<br/> <strong> <br/>  5.审完渠道,审自己<br/></strong>  <br/>  刀有两面,渠道审计看似直接针对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反过来看也是直接针对企业销售部门的审计和考核。可见,渠道审计是一个双面有益的工作。<br/>  <br/>  渠道审计的结果是对经销商或代理商的奖惩、调整,乃至更换,大小公司都一样。另一方面,渠道审计也是对企业自己销售部门的考核、奖惩和处理。<br/>  <br/>  企业不可以把所有的责任和恶果都归结为渠道问题,自己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企业通过对渠道的审计,来反思销售部门工作的成效。<br/>  <br/>  考核自己销售部门的标准在此不多赘述,特善意提醒销售部门,渠道审计也同样是个内审的过程,同样有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管理。<br/>  <br/>  <strong>6.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br/>  <br/></strong>  渠道审计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繁琐的工作,有些审计在“明处”,但更有很多审计问题在“暗处”,比如窜货问题,看似明处,但暗处的沟通往往难以查明,贿赂营销无处不在。<br/>  <br/>  再如销售政策问题,是否适合经销商渠道,销量提升不了是不是政策不对路,还是政策制定失误,还是经销商无力操作,抑或是政策兑现的货款流失?不进行深刻的渠道调研审计,就很难得出满意的结论。<br/>  <br/>  当然,还有很多渠道“暗流”问题,如果不通过一套定期、有规则的审计制度,就很难发现渠道问题,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市场损失。<br/>  <br/>  渠道审计工作是一种预防,也是一种保险工作,可以规避更大的市场损失,减少损失无疑就是提高效益。</span></p>

mls2009 发表于 2009-1-12 15:05:01

加强市场审计对企业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而渠道审计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标准,楼主文章非常好,有些思路值得借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渠道审计:中国酒业应该如何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