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ijjhhjhut 发表于 2009-1-12 09:22:51

[原创]关于天翼的一点看法,供讨论

<p>板块资料见多,讨论见少,不好。一点个人小意见,抛砖引玉,期待引起大家讨论:</p><p>对中国电信“天翼”的几点看法:</p><p>1、天翼的定位<br/>天翼是业务品牌,而不是客户品牌(虽然有中高端的定位)——天翼将为个人、家庭、集团客户全面添加移动元素;天翼本可成为个人客户品牌,形成个人、家庭、政企全面覆盖的客户品牌体系,Why Not?<br/>“天翼没有想象中的重要”——电信的战略重点仍然是家庭客户和集团客户,或者说,电信将个人看做家庭和集团的一分子,天翼只是作为一种业务打包提供给家庭客户和集团客户(天翼4套资费仅有一套继承于联通)<br/>“天翼比想象中的重要”——天翼绝不仅是一个与互联星空、号百并列的业务品牌,它将号百、互联星空的业务整合到“互联网手机”中,实现价值最大化</p><p>2、天翼的优势<br/>FMC捆绑优势——与固话、宽带捆绑带来的资费优惠和一个账号、一个账单的使用便利<br/>增值服务优势——互联星空海量的内容和移动版号码百事通为天翼互联网手机提供支撑<br/>无线城市/Wifi优势——**电信承建无线城市,承诺在亚运前提供服务,Wifi与天翼上网卡业务和手机业务协同</p><p>3、天翼的资费<br/>天翼的4大套餐的设计思想——体现了对联通C网高端客户原有资费的继承和基于自身固网优势的创新;最低包月价格59,体现天翼中高端定位;根据FMC需求的层次来设计产品组合;手机上网以包月时长的形式打包入套餐</p><p>中国移动三大品牌套餐设计思想——体现三大客户品牌成熟的差异化定位;各类资费套餐以语音业务和短信业务为主,叠加统一的GPRS套餐资费</p><p>结论:双方资费设计思想均基于自身情况,各有一定合理性;移动的劣势体现在:1)没有固定服务,资费吸引力被功能吸引力削弱;2)手机上网包月以流量计算,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3)全球通资费高于电信商旅套餐;电信的劣势体现在:1)过于追求中高端,没有体现对低端客户的挽留</p><p>4、总结<br/>天翼:基于业务特性的挖掘充分发挥了移动业务的潜力</p><p>对天翼而言,不仅包括从联通继承而来的业务体系,更移植了号百。互联星空等优势资源,与我的e家的宽带固话和商务领航的ICT服务结合,最大程度丰富业务内涵<br/>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产品宽泛,功能完善,但可能因为没有适当的客户细分(尤其是需求个性差异明显的个人客户),反而不能充分释放产品的潜力</p><p>中国移动:基于个人客户需求的挖掘充分发挥了对客户的理解,但产品线单一<br/>挖掘主要体现在对三大客户群的差异化定位的不断强化,而家庭市场用套餐代替品牌<br/>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便于操作和管理,及日后品牌业务内涵的扩展,但隐患在于:不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去赋予品牌区隔新的内涵,而根据品牌区隔去归类客户需求<br/>移动的需求挖掘必然是以移动通信需求为对象,在融合趋势明显的情况下,这个对象本身正在逐渐扩大和模糊,在全业务背景下必将面临威胁</p><p>基于上述分析的天翼竞争策略与移动的应对——————大家说喽!</p>

ddisme 发表于 2009-1-26 23:50:16

天翼可能会成为营销的失败案例

首先,中国电信搞个天翼,只是浅层次业务捆绑。一个号码可以上网可以电话、聊天、邮箱。。。这些在N年前中国移动随E行+飞信+手机邮箱就已经具备了这些特性,只是密码不统一而已。(而且中国移动正在考虑基于CA的认证方案,实现统一登录)<br/>其次,天翼目标客户定位不明确,当年中国联通搞个133诓骗了一堆高端用户,电信搞个天翼,抛弃原有133用户而不顾,让人摸不准具体的市场定位。<br/>最后,天翼瞄准互联网,但是却忽略了互联网选择的多元性。真正的高端用户,在互联网领域自己习惯的选择,有些特性很难吸引。(说白了,抛开了电信网,运营商玩互联网,和现有的互联网sp差距是巨大的)<br/>

ireijjhhjhut 发表于 2009-2-1 08:56:05

<p>一个号码可以上网可以电话、聊天、邮箱。。。这些在N年前中国移动……</p><p>这个评价不客观哦,为何偏偏不说电信的宽带和固话呢,这是移动的痛处</p><p>互联网,电信必定会遇到挫折,但第一个“如此”高调宣布进军互联网的电信运营商,如当初第一个宣布转型一样,还是颇见魄力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关于天翼的一点看法,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