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日历 发表于 2008-12-15 14:42:38

三鹿,赌徒心态招致失败

三鹿的失败,在于产品,但根子上,确实管理阶层的“赌徒”心态。<BR>  <BR>  三鹿,赌徒心态招致失败<BR>  <BR>  尽管从9月中旬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但三鹿事件的余波还在继续,对政府的问责、对企业道德的拷问、对食品监管体制的反思,等等。<BR>  <BR>  但究竟是什么让三鹿如此不顾质量,最终酿成这次危机呢?实际上,是三鹿所秉持的赌徒心态,让他们在欺骗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未来的危机采取了麻木的态度。<BR>  <BR>  “柠檬”市场的尴尬<BR>  <BR>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奖者中,其中一位就是乔治?阿克洛夫。如果要问他有什么丰功伟绩的话,似乎也说不上,他获得这个奖项也就是凭着30年前(1970年)所写的一篇论文而已,论文的题目为《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BR>  <BR>  有意思的是,这篇论文刚开始的时候被人们所鄙视,认为内容过于浅显,以至投稿几次都被退回,最终在三四次投稿之后,才发表于《经济学季刊》。<BR>  <BR>  这篇文章第一次讨论了“柠檬市场”的问题,发表后产生了很大影响,阿克尔洛夫成为经济学中“非对称信息学”的先驱,而“柠檬市场”一词也随之享誉世界。<BR>  <BR>  在美国俚语中,“柠檬”是“次品”的意思。所以,阿克洛夫所提出的“柠檬市场”,实际上就是次品市场。在一个市场中,如果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如果卖者比买者对产品的了解要多很多的话,发展到极端,最终市场上就不会有好的产品,而只会有次品。<BR>  <BR>  为什么呢?阿克洛夫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二手车市场的例子。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对于车子的性能非常了解,而买家,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往往会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买家只能拼命压价,否则会觉得自己吃亏。<BR>  <BR>  如果买家压价太厉害,卖家就不会提供高质量的车辆。为了赚更多钱,卖家会提供次品,来应对买家的压价行为。最终,好车就会退出这个市场,而由次品充斥市场。<BR>  <BR>  分析三鹿事件就能发现,在牛奶收购环节中,由于部分奶牛场场主、牛奶收购商添加了“蛋白粉”(含有三聚氰胺等成分),就形成了第一部分“次品”。和正常的牛奶比起来,这些次品成本低,所以,有价格优势。在三鹿没有专门监测三聚氰胺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最终促使整体价格降低。为了自己利益不受损害,更多的人添加“蛋白粉”,“柠檬”市场形成。<BR>  <BR>  综合这次奶业的大危机来看,只要一个地方没有三聚氰胺,基本上这一个地方的所有牛奶品牌都不会有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地方没有形成一个“柠檬”市场。一旦形成了“柠檬”市场,往往还会有其它奶制品企业出现问题。<BR>  <BR>  用几十亿赌博<BR>  <BR>  评价三鹿在这次危机中的损失时,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其最重要的几十亿元无形资产荡然无存”。这些无形资产是什么呢?当然是品牌、商誉等等。<BR>  <BR>  如果从我们刚刚提到的柠檬市场的观点来看,这些品牌,可不仅仅是无形资产,它还是一种抵押,一种对消费者的风险担保。<BR>  <BR>  “柠檬”市场的结局,对卖家和买家双方而言,都是不愿意接受的。但现实的问题是,买家永远不能像卖家一样了解产品,所以,双方的信息总会有差距。<BR>  <BR>  为了克服买家对产品的忧虑,卖家一是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打广告;另外,还要提供担保,用品牌这些无形资产来担保。<BR>  <BR>  打一个品牌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当年央视上的那些“标王”,都是耗费数亿、甚至更多广告费打出来的品牌。而这部分资产,是以信誉为基础的,一旦信誉受损害,这部分资产就会产生雪崩效应。企业用这种大量的投入告诉消费者:我已经有这么多资金抵押在这里了,所以不会乱来,不会拿这些资本开玩笑。<BR>  <BR>  当三鹿在2004年被“空壳奶粉”事件牵连到的时候,它的声誉和品牌,让消费者相信了它的质量,短期内再次接收了它。<BR>  <BR>  但品牌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比如三鹿发生了这次危机后,这个资产就损失殆尽。之所以说三鹿的“赌徒心态”,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BR>  <BR>  早在3月份的时候,南京就已经出现了婴儿肾结石的病例,并且疑为三鹿奶粉所致。但半年前的三鹿,却赌了一把,对奶粉的问题进行掩盖、封堵,而没有改进质量监督体制和检测方法。<BR>  <BR>  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场赌博实在是太大了。无形资产是对消费者的抵押,只要信用崩盘,这几十亿会烟消云散。半年前,如果不是这种侥幸的赌徒心态,只需要小部分费用,回收问题奶粉、改进检测手段等措施,就能避免危机的总爆发。<BR>  <BR>  健忘的民众<BR>  <BR>  汶川地震发生后,王老吉捐款一亿,经过媒体报道后,网络论坛上到处都是支持王老吉饮料的倡议,不少网友更是声称,周围的商店或超市出现断货现象等。一时之间,王老吉热遍神州。<BR>  <BR>  不过,一个多月后,网络上就开始沉寂,也很少见到成箱购买王老吉的人了。为什么?其实还是因为民众的“健忘”。<BR>  <BR>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曾经设计过一个实验,在实验中,有几个人发布一些信息,其中一些人比较有权威,他们提供的信息当然可信,而另一些人的信息则是认为不那么可信的。<BR>  <BR>  实验刚刚开始后,人们几乎都相信权威人士提供的信息,而不信任其他人。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那些原来不那么信任的人所提供的信息,也开始相信起来,仿佛他们提供的信息曾经休眠了一样(最初被认为是不可信的)。霍夫兰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忘记了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BR>  <BR>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旦一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受到了损失,最有效的恢复方式,还是时间。民众总有一天会忘记他们曾经的失误,最终再度相信他们的宣传,再度承认他们的产品。<BR>  <BR>  而这,似乎也成了三鹿赌博的筹码之一,他们认为民众最终会忘记3月份以来的一切不愉快,谁知道,这一次,他们错判了形势。<BR>  <BR>  用焦点转移视线<BR>  <BR>  1995年,鼎鼎大名的石油大鳄壳牌发现布伦特?斯帕尔海上的一个钻井平台出现裂缝,由此决定废弃这一平台。<BR>  <BR>  如何拆掉这个平台呢?花费了几百万美元的风险评估费用后,在深海填埋、拖到岸边拆解和岸上拆解三方案中,选择了第一种,事实上也是污染比较小、花费也比较小的方案。<BR>  <BR>  不过,绿色和平组织了解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抨击活动,最终让壳牌处于被动。而壳牌在民众中的形象也大受损害。<BR>  <BR>  为弥补这些形象上的损害,壳牌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利润与环保的原则之间有选择余地吗?讨论濒危物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BR>  <BR>  通过对这个社会公共话题的讨论,人们的视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就是找出一个社会的焦点问题,引导民众从焦点问题出发来看待自身问题,为自己开脱责任。<BR>  <BR>  从三鹿的整个危机来看,对“焦点”的盲目乐观也是他们用错的一个筹码。刚刚爆出有毒奶粉的时候,三鹿还寄希望于公关的运作。<BR>  <BR>  3月份以来,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以及常常牵扯的行业潜规则,等等,一系列的焦点,最终却还是没有能挽救三鹿。<BR>  <BR>  修复形象,更多是无意中出现问题,或被对手摸黑的时候才是有效的。壳牌曾经做过拆除的风险论证、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最终才可能成功运用焦点转移视线,一旦是自身的本质性问题,当然只能自食恶果。<BR>  <BR>  对形势、对民众、对自身公关实例的误判,让这场几十亿的赌博看起来非常可笑,也值得其它企业的警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鹿,赌徒心态招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