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逼疯了 发表于 2008-12-2 09:39:44

[转帖]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业影响到底有多深?

  华尔街接连不断地传来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消息:美林将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美国国际集团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寻求400亿美元的短期融资支持。这些爆炸性新闻表明,始于次贷问题的美国金融业危机在进一步加剧,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更表示,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其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的可能性正在增大。<br/>  <br/>  美国金融危机、全球股市暴跌、中国股市再遭重创、虚拟经济正向经济实体渗透、美国欧洲亚太车市纷纷下滑……在这一轮经济冲击波中,中国汽车业将会受到多大影响?<br/>  <br/><strong>  汽车出口首当其冲 国内需求也会下降</strong><br/>  <br/>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表示,今年大事不断,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低迷,很多车企寄望在出口市场寻求突破,然而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受重创,所以行业整体都比较艰难。<br/>  <br/>  徐长明分析,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主要是以间接影响、连锁反应的方式起作用。首先,出口会受到很大阻力。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很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国的汽车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我国零部件出口。<br/>  <br/>  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价格(福美来、海福星、海马3)、资源型产品的冲击更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由此可见,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了。<br/>  <br/>  <strong>汽车出口受阻于金融危机<br/>  <br/>  销量增幅放缓 中国市场将告别超高增长时代<br/></strong>  <br/>  全球车市的低迷以及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也影响到了中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8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已出现了罕见的同比下滑。<br/>  <br/>  某汽车经销商称,虽然市场将希望寄托于奥运会后的“金九银十”,但是从销售情况来看,今年的“金九银十”明显不如往年。<br/>  <br/>  市场营销专家曾江认为,中国消费者也已经出现了对经济预期信心不足的迹象。“此次十一长假出游人数减少以及近期汽车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萎缩都可以看出,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比以前‘冷静许多’。”<br/>  <br/>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认为,现在汽车市场减速,而且价格竞争激烈。“丰田会继续观望市场的态势,视市场的情况来决定下一步在中国的计划。”<br/>  <br/>  据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短期内难以消除,这将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我国经济也将面临增长放缓的迹象,这对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影响较大,中国汽车消费的拐点将会到来。不仅是出口将受到很大影响,国内的需求也会下降,随着大盘下跌,投资也会受影响。今年全年汽车行业的增长可能会维持在15%左右,明年可能降到10%以下。<br/>  <br/> <strong> 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新考验<br/>  <br/></strong>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已经使包括通用、丰田、福特等在内的汽车巨头都调低了2008财年的盈利目标,最新报道显示,仅9月美国销量平均下滑26%,创50年来最大跌幅。那么,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何看待此时的出口市场呢?<br/>  <br/>  “零部件出口从类型上可分为出口配套市场和出口售后市场两大类”,着名汽车电子商务平台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表示,“很明显国际配套市场的总需求在下降,恢复到年初的水平可能还需要1到2年的时间,因此,已经参与国际配套的供应商可能会面临已计划的订单量实施时减少的情况。”<br/>  <br/>  不过,陈文凯也认为,跨国公司从中国进行配套方面的采购才刚刚开始,当这些公司在本土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的时候,为降低成本,只要人民币升值不加速,扩大到中国来采购的零部件品类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意味着配套出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近期,欧美配套买家在盖世汽车网发布询单频率显着增多就是一个佐证。<br/>  <br/>  出口售后市场的情况就略有差异了:售后市场的需求降低相对于配套市场而言要小很多,上半年美国售后市场的需求还保持了5%左右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因为很多人节省开支不买新车而维修旧车的结果。而更多的欧美的消费者可能在此时期愿意选择价格更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这也许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总之,对于大多数中国本土零部件公司而言,国际市场总需求因金融危机而下降对出口的影响程度,要小于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的影响。<br/>  <br/>  进退两难的海外汽配市场,国内企业普遍陷入迷茫之中,对此,陈文凯表示,危机从另一个角度来也是新的生机,目前汽配企业更应该主动出击接触买家,切实地帮助买家降低采购成本,共同进退才能创造双赢。配套市场采购周期往往达1-2年之久,售后市场采购周期至少也要半年,因此真正供货可能是半年甚至是2年后的事,那时也许危机已过,但在现在这个困难时主动向买家伸橄榄枝,毫无疑问是开发新买家的最好时机。<br/>  <br/>  <strong>中国自主品牌必须自己努力抓住生机<br/>  <br/></strong>  经济环境不好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才是考验的时候。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好日子再到苦日子,中国车企不知该怎么办了。困境更能考验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在挣钱容易的年代是不利于行业优胜劣汰的。<br/>  <br/>  由于汽车行业是个利润微薄的行业,因此,不堪忍受高昂人工费用的发达国家其汽车工业必然向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有人断言:“世界汽车工业不可避免地向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转移。”看看最近波涛汹涌的汽车代工潮就可略知一二。除了东南汽车和奇瑞汽车将代工克莱斯勒之外,长安铃木也将代工菲亚特Secidi车型,贴菲亚特的车标在中国、中东、欧洲等地销售。此外,吉利也代工生产英国锰铜汽车,还有多家跨国汽车企业正在寻找合适的中国代工伙伴。<br/>  <br/>  在中国出现的这股代工潮实际上正是处于困境的西方汽车跨国企业为降低成本寻找的新出路。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无论在汽车零部件还是整车生产能力上,包括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无法与中国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经多次出现过类似的全球产业转移,先是轻纺产品,然后是家电,直到近几年的装备制造业,都是在世界产业大转移的背景下,成就了一些中国的强势企业,如青岛海尔、美的、格力一样,中国也有可能诞生类似强势的汽车企业。<br/>  <br/>  所以,对中国的汽车企业而言,不要老是抱怨世道不好,而应抓住危机中隐藏的生机,迅速成长壮大。<br/>  

net-chen 发表于 2008-12-2 12:39:00

哪里有中国的汽车工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业影响到底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