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煲 发表于 2008-11-17 10:31:27

[转帖]市场恶化分散产业整合 中国汽车将何去何从?

<p align="center"><a href="http://images.jrj.com.cn/2008/10/20081015090153773.jpg" target="_blank"><img alt="金融危机"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10/20081015090153773.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汽车市场下滑早已无可争议地演变成全球性瘟疫。中国汽车将何去何从?</p><p>  “无论全球还是中国的汽车市场明年将更为严峻。”市场的不乐观让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和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神色严峻,但都给出了“谨慎乐观”的判断。</p><p>  “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经济衰退阴影下,中国汽车产业将面临几年来最深层的一次调整,市场环境的恶化将加速极度分散的中国汽车产业的整合,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明朗化。”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认为。</p><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1.shtml" target="_self"><img alt="车市"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09/20080918093839021.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在刚刚结束的天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此轮危机将进一步加速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化。在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全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国必须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p><p>  也因此,于年末举办的广州车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成为中国汽车巨头和跨国公司老总们预测2009年走势和应对的开端。“我们也要过冬,但不能冬眠。”胡茂元等大型车企掌门人一致表示。而救市政策会不会出台、市场化的车企重组能不能加速、海外市场能否成为中国车企的增长点以及新能源车的未来等问号,将成为2009年车界直面的热点。</p><p>  <strong>救市问号</strong></p><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1.shtml" target="_self"><img alt="车市"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09/20080918093839071.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即使到了现在,对于明年的汽车市场还是不好说。”何光远告诉记者,“这是政府和市场专家都在研讨的课题。”但时值年底,对于所有的汽车厂家来说,2009年的市场问号已经是必须求解的现实。</p><p>  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透露,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召集了国内十几家主要汽车企业分析车市形势。近期重点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细分析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并进行量化,如果这些政策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那么政府出台救市措施也并非不可能。</p><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2.shtml" target="_self"><img alt="车市"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10/20081015133008791.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陈建国警告汽车企业,近期有经销商向政府部门反映库存过高等问题,有的库存甚至达到200-300辆,造成经销商处境困难。明年是车市的困难时期,企业要投入资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苦练内功。同时,要确保经销商网络的健康生存。</p><p>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则乐观地认为,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平衡四个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看,今年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而且由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程度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我国经济向上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变化。“政府正在将经济发展的侧重点由外向出口转向扩大内需,各种应对措施不断推出。汽车是拉动内需的主要消费品之一,所以汽车行业没必要悲观。”</p><p>  “短期内中国汽车市场不太可能大幅增长,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曲线将和近年相反,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面对不确定的2009年汽车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的广汽集团正在有效评估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走势。董事长张房有坦陈,“所有的汽车厂家都在非常谨慎地制定明年的战略。”</p><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2.shtml" target="_self"><img alt="车市"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10/20081023144935808.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和大汽车集团一样,刚刚迈入自主品牌阵营两年的海马汽车也在探询明年市场走势。“我们聘请了国际、国内几家大的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希望能帮助我们明晰明年市场走势,制定有效的战略。”在刚刚结束的海马H11车型24小时极限耐力赛上,海马汽车销售总经理吴刚透露。</p><p>  “2008年的市场到了10年来较低的水平,目前的经济形势,对明年车市做一个定论非常困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徐长明认为三大因素将影响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一是汽车市场的长期发展规律;二是明年的经济形势;三是明年针对市场的特殊因素。三个方面可能都会起作用。唯一一个比较好的优势就是我们的中长期发展轨迹没有改变,从明年开始中国就将进入到从千人20辆到千人100辆的发展期间,应该可以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速度。</p><p>  <strong>抱团求生</strong></p><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2.shtml" target="_self"><img alt="车市"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09/20080924135211597.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正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可以预见的严峻挑战,将加速极度分散的中国汽车产业的整合,包括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也包括产品结构调整。”何光远认为,“这正是一些大集团兼并重组的机会。”</p><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3.shtml" target="_self"><img alt="车市"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10/20081023144935692.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正如何光远所说,没有人能够断定此番的经济危机能把汽车工业带向何方,但历史总有几分相似。美国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进行了行业和产业的整合。大量汽车厂倒闭,具有实力的厂商通过兼并和重组,才在美国初步形成了“三大”为首的汽车产业格局。而萧条后罗斯福新政,通过财政和税收杠杆手段启动消费市场,这时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推出一大批以V8发动机为主的流线型设计新产品,在市场大获全胜,也奠定了现代汽车产品式样的基础。1970年代能源危机油价飙升,美国“三大”再次陷入危局,而刚刚兴起的日、韩汽车则借此走向全球。</p><p>  两次经济危机中的国际汽车产业特点,与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何其相似:数以百计兴起的汽车企业,混乱的市场状态,同样居高不下的油价。</p><p>  2008年不断传出的汽车集团兼并重组消息并未如期上演,但更多的业内专家认为,这一幕将在困难的2009年重新开启。因为《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目标是形成 “1-2家年产200万辆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几大汽车集团都在争夺入场券。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奥运期间也明确表示,在奥运以后,国资委将积极推动国企重组,加快重组步伐。</p><p>  早在今年初,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就提出要并购重组两家汽车企业,做大做强北京汽车工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北汽已经充分接洽了两家企业,并购黄海汽车事宜已经提上日程。东风汽车并购哈飞汽车虽然卡在了中航系的整合节点上,但作为老字号央企,兼并整合的信号早就已经发出。</p><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3.shtml" target="_self"><img alt="车市-3"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07/20080718094020385.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而由于财务结构合理,负债低的广汽集团早已积攒了大量的现金流,伸出了并购之手。“如果机会合适,广汽不排除并购其他汽车企业的可能性。”张房有表示,“2009年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时机。”</p><p>  不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认为,明年对于自主品牌的挑战虽然严峻,但不会有大批的自主品牌企业倒闭。“中国汽车市场多样化明显,大小企业各有各的打法,竞争激烈,也各有各的生存空间。”</p><p>  同时,更多的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三大特点,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企业国际竞争力和资本运营能力不强;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仍然不够大。“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度整合,是一个大概念,将在未来几年内慢慢体现。”</p>

豆腐煲 发表于 2008-11-17 10:32:28

 <strong>“绿金”成色</strong><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4.shtml" target="_self"><img alt="比亚迪e6纯电动车"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09/20080928111419226.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align="center" style="FONT-SIZE: 12px;">比亚迪e6纯电动车</p><p>  弱市中崛起,产品结构调整被看作是汽车产业深度调整的关键。</p><p>  “中国要想从汽车制造大国发展成为汽车产业强国,就必须在汽车产品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到2010年,主要汽车市场将形成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20年,是全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机遇期。中国必须很好的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p><p>  万钢指出,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已经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差距,中国汽车产业以此实现技术跨越的预期和可能性正在加大。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优势,推动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可以在全球新一轮汽车产业调整中占得先机。</p><p>  目前,新能源产业化步伐较慢,持续研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机制不到位,而且,传统汽车某些技术相对落后。这些将制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获得更大发展。</p><p align="center"><a href="http://auto.jrj.com.cn/2008/11/1514332773290-4.shtml" target="_self"><img alt="比亚迪F6混合动力车"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09/20080928111459534.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p><p align="center" style="FONT-SIZE: 12px;">比亚迪F6混合动力车</p><p>  但万钢表示,在“十一五”余下的时间以及“十二五”期间,中国都将继续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运行和产业化加大支持力度。政府也将组织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联盟,在此基础上形成可供国内企业共用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同时,通过扩大示范运行范围,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运营积累经验。</p><p>  这样的机遇也鼓舞着比亚迪汽车,这间在全球电池领域翘楚的公司,自进入汽车行业开始就瞄准了电动车。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此前已高调放言——要凭借电动车技术,在未来20年内超越目前已经跻身全球老大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比亚迪不仅赢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睐,前景更是被很多业内专家看好。</p><p>  在王传福看来,全球汽车行业面临能源紧张、二氧化碳减排、减少大气污染等三大问题,比亚迪认为,电动车是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最好方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增长势头很好,经济危机带来的行业低迷对比亚迪影响不大。”</p><p>  “通用、丰田、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早就在新能源领域厚积,全球汽车工业绿色革命正在席卷全球,新能源机遇一触即发,现在需要拼的就是谁先掌握技术,谁将率先低成本、高品质的推广并占据市场。”刚刚荣膺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的业内专家乔梁认为。</p><p>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在明年的形势下,若想把新能源作为车界的一个绿色增长点,难度比较大。汽车“绿金”威力何时发挥,成色多高,还有待时间检验。</p><p> <strong>国际危局</strong></p><p align="center"><span id="addnextpagelinkbegin"><a href="http://images.jrj.com.cn/2008/10/20081031101048947.jpg" target="_blank"><img alt="金融危机"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10/20081031101048947.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span></p><p>  相比较国内不确定的形势,已经被众多自主品牌看作是战略重点的国际化业务挑战也变得严峻。</p><p>  “中国在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克兰、越南等国家的汽车业务远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乐观。”新任福田汽车国际业务负责人的董海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十几个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国家,进行深度的市场调查。</p><p>  “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在俄罗斯出口已经进入冰冻期,其他市场形势也颇为严峻,有经济危机的影响,也有多年来自主品牌匆忙出口造成的弊病。”调研结果令董海洋惊心,“如果中国汽车出口再盲目乐观和继续混战,没有更为有效、长远的战略,中国汽车未来出口将是死路一条。”董正在开始重新审视和规划福田的海外业务。</p><p>  进入今年,包括自主品牌出口大户奇瑞、长城等在内,虽然出口数量仍在增长,但其成果已经低于预期。“长城汽车原计划今年出口7万台,但现在看来已经不太可能,只能调低1万-2万台的市场目标。”长城汽车副总经理商玉贵表示。</p><p>  财政部关税司司长王伟也透露,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多哈回合正在谈判一些工业品的关税减让措施,其中也涉及到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如果达成关税减让措施,那么就会对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p><p align="center"><span id="addnextpagelinkbegin"><a href="http://images.jrj.com.cn/2008/09/20080924135211665.jpg" target="_blank"><img alt="车市" src="http://images.jrj.com.cn/2008/09/20080924135211665.jpg" border="1"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a></span></p><p>  王伟透露,未来整车进口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都将进一步降低,中国的整车进口关税可能降至11.1%,或者根据另外一项灵活性规定,降至18.1%。核心零部件关税也可能降低。</p><p>  “这些极度自由化的关税减让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投资自由化。但这可能更有利于发达国家,因为,即使欧美发达国家的整车关税降至零,但是较高的法规标准等非关税壁垒也将阻止中国汽车大量进入,而中国进一步降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则将更有利于跨国汽车公司占领中国市场。”王伟认为。</p><p>  商务部机电司副司长周世杰认为,扑面而来的金融海啸给中国汽车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国外一些陷入绝境的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并购重组,这是部分已经做强的中国汽车企业的战略机遇,包括海外并购、技术、人才引进等,但要谨慎。”</p><p>  周世杰透露,为了推动中国汽车海外业务,商务部正在搭建多种服务平台,提供国外的市场、政策、互相认证等有效信息。商务部正在加速建造中国汽车出口船队,突破出口运输瓶颈,而且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经济观察报)</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7 10:33:29编辑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市场恶化分散产业整合 中国汽车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