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帆 发表于 2008-11-3 16:39:43

[原创]历史的欺骗

<font size="4">&nbsp;&nbsp;&nbsp; 虽然到现在《资治通鉴》我看的依然不多,但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历史的欺骗性。历史,是由胜利的乙方书写的,同时又受到写书人道德准则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不真实或者带有明显的道德判断的地方,从而失去历史的客观性。</font><p><font size="4">&nbsp;&nbsp;&nbsp; 《资治通鉴》创造之时,正式王安石推行新变法的时候,司马光作为正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极力维持原有的政治秩序,自然是坚决反对新的变法,同时,《资治通鉴》又是作为司马光写给当时皇帝的执政参考书,也就不难发现司马光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刻意渲染,在论述当中的一些逻辑错误,甚至可能存在杜撰,以此来弘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就比如刘邦斩蛇起义忽然消失的老妪,明显的就是一个宣传“君权神授”的意思,又比如说对<em>范</em>睢的评价,就因为帮助秦王将其母亲及舅舅排除权利范围之列就简单的列为专权横行,骄傲贪暴之辈,而忽视外戚专权长达40余年,又比如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一节,用六千多字来引述荀况先生的观点,来显示出自己对他观点的认同。在文中,你还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事例。</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历史,已经掩埋在了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只能通过流传的资料来揣摩其中一二,但历史的真相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突然想起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探知历史也是如此。</font></p>

天马旋风 发表于 2008-11-12 12:56:06

历史事件是客观的,但历史却是人记录的。二者之间有差距。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是历史事件和历史记录趋向统一,另一个是从历史中的出经验和教训,为我所用。我认为历史事件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记录历史的大家是有阶级性的。

tangyufu333 发表于 2008-11-13 15:19:34

<p>我还没有对很多书写过书评,也没有对其中的很多时间推敲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这也许是我读书比较快的原因,而同时也是我消化能力不强的原因。这就造成说很多东西我知道,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深入地程度不够。多谢楼主,让我看到了这方面的不足,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努力的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的。</p>

仗剑江湖 发表于 2008-11-14 14:59:27

至少我们可以从其记录的事件中了解历史,再旁征博引及从所著书中看出破绽,去伪存真,就能了解一部分真相,助于我们了解历史,回归历史的本来面目。

慕龙 发表于 2009-2-28 15:37:15

当故事看就好了。

fangyusj 发表于 2009-3-22 12:53:48

所以要多比对不同书的说法,才能见真知。<br/>不过有时候立场不同,价值判断标准不同,结论可能迥异。<br/>虽然无法说孰是孰非,但至少不会盲从迷信。<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历史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