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 发表于 2003-9-16 14:20:00

店面如何进行多产品化运作?

我公司拥有多家店面,以前一直做一知名品牌专卖,今年集团在做战略调整时,店面准备引起多产品运作,可如何在店面进行多产品运作呢?

我去找你 发表于 2003-9-16 14:37:00

较早的一篇文章,不知有没有用,可以看看,也许会有些启发。以下为转帖

黄金分割商品陈列线
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对销售的促进作用无须质疑。有资料表明,放满陈列可平均提高24%的销售额。
  但具体怎么放却有不少讲究。

  商品放满陈列要做到以下几点:货架每一格至少陈列3个品种(畅销商品的陈列可少于3个品种),保证品种数量。就单位面积而言,平均每平方米要达到11至12个品种的陈列量。

  当商品暂缺货时,要采用销售频率高的商品来临时填补空缺商品位置,但应注意商品的品种和结构之间关联性的配合。

  放满陈列只是一个平面的设计,实际上,商品是立体排放的,更细致的研究在于,商品在整个货架上如何立体分布。

  系列产品应该呈纵向陈列。如果它们横向陈列,顾客在挑选商品某个商品时,就会感到非常不便。因为人的视觉规律上下垂直移动方便,其视线是上下夹角25°。顾客在离货架30厘米至50厘米距离间挑选商品,就能清楚地看到1至5层货架上陈列的商品。而人视觉横向移动时,就要比前者差得多,人的视线左右夹角是50°,当顾客距货架30厘米至50厘米距离挑选商品时,只能看到横向1米左右距离内陈列的商品。这样就会非常不便。实践证明,两种陈列所带来的效果确是不一样的。纵向陈列能使系列商品体现出直线式的系列化,使顾客一目了然。系列商品纵向陈列会使20~80%的商品销售量提高。另外纵向陈列还有助于给每一个品牌的商品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机会。

  但产品线很长的品牌应区分对待。如果将这一品牌的商品纵向陈列,虽然从整体上看陈列得非常整齐,但往往会使某些品牌占据卖场货架的主要段位,为了便于进行商品的实际销售能力的考核,现在有些门店会在纵向陈列与产品的类别上做一个选择,将一些产品线比较长的产品分成若干个部分,这样就会增强商品之间的竞争意识,并且便于顾客比较商品的价差,从而提高门店的日常销售。

  提高门店日常销售最关键的是货架上黄金段位的销售能力。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商品在陈列中的位置进行上、中、下3个位置的调换,商品的销售额会发生如下变化:从下往上挪的销售一律上涨,从上往下挪的一律下跌。这份调查不是以同一种商品来进行试验的,所以不能将该结论作为普遍真理来运用,但“上段”陈列位置的优越性已经显而易见。

  实际上目前普遍使用的陈列货架一般高165~180厘米,长90~120厘米,在这种货架上最佳的陈列段位不是上段,而是处于上段和中段之间段位,这种段位称之为陈列的黄金线。以高度为165厘米的货架为例,将商品的陈列段位进行划分:黄金陈列线的高度一般在85~120厘米之间,它是货架的第二、三层,是眼睛最容易看到、手最容易拿到商品的陈列位置,所以是最佳陈列位置。此位置一般用来陈列高利润商品、自有品牌商品、独家代理或经销的商品。该位置最忌讳陈列无毛利或低毛利的商品,那样对零售店来讲是利润上一个巨大的损失。

  其他两段位的陈列中,最上层通常陈列需要推荐的商品;下层通常是销售周期进入衰退期的商品。

sxqsl 发表于 2003-9-21 21:09:00

如何在店面进行多产品运作?   “多产品”是否关联?

   1、商圈调查,确立目标市场;
   2、商店特色(寻找市场空白或弱项,依托自身优势,树立商店形象);
   3、商品组合(品牌 品种搭配、商品线确立);
   4、商店服务(商品流行度、商品陈列、商品价格、营业员服务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21 21:13:09编辑过]

我去找你 发表于 2003-9-23 09:17:00

今天在网上逛,发现了一篇关于店头陈列的文章,不知道是否有用。
店头陈列的15项建议
  
  近日,摩托罗拉广州分公司一楼临街产品展示大厅焕然一新,明快的色彩、产品旋转展示、高档的橱窗等,让人感觉到品牌的高科技含量,替代了原先旧有的陈列展示。该公司负责人对此认为,各大销售终端的橱窗得不到充分利用是很可惜的,有很多店的橱窗确实做得不错,但长时间不去管理,一两年还是老样子,难免让人感觉到品牌似乎已是“老态龙钟”,这种“万年陈列”是不适合当今品牌竞争的。芝加哥曾有一项调查报告,调查陈列窗、报纸和收音机广告三者对顾客的影响力谁大,其结果是:陈列窗对顾客的吸引力最大。    
  关于陈列展示,现在给出15项建议给每一位读者:
  (1)在陈列的橱窗内,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否则就会降低整体的美感,甚至让人产生杂乱、脏的感觉; (2)陈列要确定出陈列的主题,它可以让摆设的商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陈列商品最好做出价格的标示,让人看了心里有个“底”。(4)不能当作是艺术品来艺术化,商品毕竟是商品,它要讲究实在,必须杜绝浮夸等不切实际的做法; (5)高档商品与低档商品不要放置在一起,有时虽然摆设形式很好,但是由于价格的原因,会使人感到很别扭,无形中顾客就会去比价格,易导致交易失败;(6)在陈列窗内,一定要在视线所及的地方挂出牌子,以达到吸引顾客,增加其记忆; (7)对顾客吸引的并非是大量的商品陈列,太贪于种类与数目,会收到反效果,可能使人产生混乱的感觉,这与仓库没什么两样;(8)陈列也必须注意顾客的层次需要;(9)在配色方面,要使其发挥充分的美感,陈列柜越大越需要专门人员来为其配色;(10)吸引顾客产生兴趣的中心点,不能追求太多,有一到两个点就够了;(11)必须尽可能地使陈列有利于主体顾客的欣赏、选择;(12)灯光照明也花不了几个钱,没必要为省那几个钱而让商品阴影到处都是,如果能在陈列窗里所装的灯具适合白天和夜晚,才是有效的;(13)最少限度一个月改变两至三次,更重要的是保持橱窗和货架的新鲜感;    (14)把焦点集中在顾客目光所及处,不要有让他们伸长脖子观看商品的现象,最好是让他们很轻松地边走边有东西看,很自然地引入你要先让他们到达的位置;(15)不要认为通过所谓的专家权威之类的手,摆设过的商品就不可更改了,商品的摆设不能走形式化的道路,只要使顾客易看、易选、易买,能够满足自由活动的范围,让顾客满意才是标准。    
  今天,店头行销逐渐成为全球同步的精致作战,因此,要赢在店头行销,陈列展示理应引起每一个企业的经理人关注.

360278 发表于 2003-9-23 17:55:00

楼上说的很好,确实是这样.

胡涂 发表于 2003-9-23 23:01:00

关联性和同质性很重要,另外,多产品易导致库存的储备过量,单一产品的数量不足,备货工作要做到位,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就会明显把握产品的畅滞销情况了.

paulchen 发表于 2009-6-16 11:15:00

<p>“产品关联”的核心在于把握客户需求(不仅仅限于门店已有的业务和产品);基于客户需求进行门店业务的再定位(自身要有优势资源和实施能力);进行产品组合规划;店面测试和优化。。。</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店面如何进行多产品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