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帆 发表于 2008-10-24 16:57:38

[转帖]我们还要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几次?

<p><font face="宋体" size="4">中国对海外出口又一次走到了危局。</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出口表现较为低迷,8月份汽车出口57531辆,环比7月减少18%。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近几年来少见的月度负增长。有权威人士表示,今年大事不断,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低迷,很多车企期望在出口市场寻求突破,然而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重创,行业整体趋向艰难。</font><p><font size="4">更广范围内,商务部刚刚结束在全国的又一轮出口“危情”调研,希望能够集思广益,以谋整饬向好之策。</font></p><p><font size="4">透过现实,反观历史,其实我们早就前瞻到了眼下的危局,对于引发今日困窘的源头与过程我们早就心有戚戚焉。</font></p><p><font size="4">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家电业开始,我们饱尝了海外扩张的惨痛溃败,然后,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摩托车业重蹈了家电业的覆辙,之后我们早就警告过中国汽车业,如果不从深层次原因上正本清源,解决问题,汽车业将再次奔着前二者的“滑铁卢”之路而去,甚至倾覆得更惨。</font></p><p><font size="4">至此,我们已经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了两次,如果说第三次的汽车业还没有摔碎门牙的话。与“人不能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这句古老格言珠联璧合的,还有一句同样古老的哲学公理——“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以最浅显的含义表述是:水一直是流动的,一变万变,你下一秒踏进的已然不是一秒之前的那条河流。</font></p><p><font size="4">两句话分别强调了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正中了我们愚笨的两个要害之处。</font></p><p><font size="4">前一句切中主观——人是有脑子的高智慧生物,该懂得前车之鉴,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该明白如何主动地去校正方向,规避经验已知的风险;后一句说的是客观——我们身处的世界,无时不变,而今风起云涌的全球经济社会环境更是瞬息万变,要懂得因时度势,活学活用,灵机应对复杂多样的现实变局,而不是因循守旧,吃经验主义的亏,上本本主义的当。何况我们在这个领域本就不具备什么成熟老到的经验,于是,教训就显得更为珍贵,失败本来就比成功更能造就人和事。</font></p><p><font size="4">遗憾的是,我们并没能从这两句经典中汲取到足够的养分,领悟到朴素而有效的“正果”。我们在同一块石头上不止一次地摔倒,然后在早已今非昔比的流水上刻舟求剑。</font></p><p><font size="4">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深重的。随便举出如下这些:产业结构始终得不到改善调整,垢病重重;品牌形象长期积弱甚至低劣扭曲;基础工业薄弱不精,难以升华;利润少得可怜,出口几十上百辆车不及别人进口豪华车一辆;举国劳动力素质低下,形不成真正的产业工人队伍;因为密集型不集约,造成资源、能源大量浪费;所谓低成本其实就是落后生产力与人本剥削的写照;妨碍全社会的高效发展与科学进步……还可以涉及更多。</font></p><p><font size="4">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饮鸩止渴,杀鸡取卵,从眼前看也时常是偷鸡不成蚀把米。</font></p><p><font size="4">回首中国历史的深处,我们曾经让世界分享的陶瓷丝绸多么华美强势,而今我们出手的低质低价产品已经让中国蒙羞,无论从“中国制造”的举国形象上还是企业一己的战术得失上都明显损失惨重。</font></p><p><font size="4">心力不逮处,只能够扪心一问:我们还要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几次?!</font></p></font></p><p><font size="4">更广范围内,商务部刚刚结束在全国的又一轮出口“危情”调研,希望能够集思广益,以谋整饬向好之策。</font></p><p><font size="4">透过现实,反观历史,其实我们早就前瞻到了眼下的危局,对于引发今日困窘的源头与过程我们早就心有戚戚焉。</font></p><p><font size="4">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家电业开始,我们饱尝了海外扩张的惨痛溃败,然后,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摩托车业重蹈了家电业的覆辙,之后我们早就警告过中国汽车业,如果不从深层次原因上正本清源,解决问题,汽车业将再次奔着前二者的“滑铁卢”之路而去,甚至倾覆得更惨。</font></p><p><font size="4">至此,我们已经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了两次,如果说第三次的汽车业还没有摔碎门牙的话。与“人不能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这句古老格言珠联璧合的,还有一句同样古老的哲学公理——“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以最浅显的含义表述是:水一直是流动的,一变万变,你下一秒踏进的已然不是一秒之前的那条河流。</font></p><p><font size="4">两句话分别强调了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正中了我们愚笨的两个要害之处。</font></p><p><font size="4">前一句切中主观——人是有脑子的高智慧生物,该懂得前车之鉴,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该明白如何主动地去校正方向,规避经验已知的风险;后一句说的是客观——我们身处的世界,无时不变,而今风起云涌的全球经济社会环境更是瞬息万变,要懂得因时度势,活学活用,灵机应对复杂多样的现实变局,而不是因循守旧,吃经验主义的亏,上本本主义的当。何况我们在这个领域本就不具备什么成熟老到的经验,于是,教训就显得更为珍贵,失败本来就比成功更能造就人和事。</font></p><p><font size="4">遗憾的是,我们并没能从这两句经典中汲取到足够的养分,领悟到朴素而有效的“正果”。我们在同一块石头上不止一次地摔倒,然后在早已今非昔比的流水上刻舟求剑。</font></p><p><font size="4">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深重的。随便举出如下这些:产业结构始终得不到改善调整,垢病重重;品牌形象长期积弱甚至低劣扭曲;基础工业薄弱不精,难以升华;利润少得可怜,出口几十上百辆车不及别人进口豪华车一辆;举国劳动力素质低下,形不成真正的产业工人队伍;因为密集型不集约,造成资源、能源大量浪费;所谓低成本其实就是落后生产力与人本剥削的写照;妨碍全社会的高效发展与科学进步……还可以涉及更多。</font></p><p><font size="4">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饮鸩止渴,杀鸡取卵,从眼前看也时常是偷鸡不成蚀把米。</font></p><p><font size="4">回首中国历史的深处,我们曾经让世界分享的陶瓷丝绸多么华美强势,而今我们出手的低质低价产品已经让中国蒙羞,无论从“中国制造”的举国形象上还是企业一己的战术得失上都明显损失惨重。</font></p><p><font size="4">心力不逮处,只能够扪心一问:我们还要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几次?!</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我们还要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