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日历 发表于 2008-7-11 13:38:02

鸡鸣驿:即将消失的天下第一驿站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这是十几年前年轻人极为追捧的电影《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在电影的结尾处,转世的“至尊宝”与“紫霞仙子”在一个破旧的城楼上一吻定情,而见证这一浪漫场景的正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河北怀来的鸡鸣驿,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古老驿站。<BR>  <BR>  鸡鸣驿:即将消失的天下第一驿站<BR>  <BR>  2007年10月,我们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鸡鸣驿。吸引我们到此一游的不仅仅是为了亲身体会大话西游的传奇爱情,更为重要的,是这座看似不起眼儿的小村子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有“天下第一驿站”、“世界第一古邮局”之称。有朋友告诉我们,趁这个古驿站还“健在”,赶紧去看看吧,也许以后想看都看不到了。朋友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在2005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的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中,中国有6处遗址入选,其中鸡鸣驿在6处中名列第一,而且已经是第二次上榜。<BR>  <BR>  世界第一古邮局<BR>  <BR>  从北京开车向西北方向行进,经过怀来沙城后不久,能看到一座不高的小山,这就是突兀而起的鸡鸣山。《大明一统志》里说,“唐太宗北伐至山闻鸡鸣,因名鸡鸣山”。鸡鸣山虽然没有雄伟壮观的气势,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很多名人都和鸡鸣山有着扯不清的关系,刚才提到的唐太宗算一个,太宗的爱将程咬金也到过此地。据说连北京城建都也与这儿有关,当年燕王朱棣扫北时候,从宣化府出发,就曾登上鸡鸣山。站在山上,朱棣颇有感触地说:“人说南方沃野千里,是建都之地。依我看来,北方不错,人杰地灵,我若当了皇帝,非在北方建都不行。”<BR>  <BR>  鸡鸣驿因背靠鸡鸣山而得名,始建于元代。早在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就曾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设置“站赤”,也就是驿站。驿站就是古代传递文书、邮件与信息的人中途换马和休息的地方,起着现代邮局的作用。从地理位置来说,鸡鸣驿自古就是北京通往西北的咽喉要道,所以从元朝起,鸡鸣驿就已经开始了它的邮路生涯。到了1420年,明朝政府正式把鸡鸣驿扩建为京西第一大站,承担军驿和民驿两种功能。经这里传递的密报、奏折、圣旨、公文可以说是“朝文夕至,声闻必达”,各种信件多得不计其数。不夸张地说,鸡鸣驿所连通的这条驿路,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邮政快递“高速公路”。<BR>  <BR>  鸡鸣驿与其说是驿站,不如说是个古城,只是进入鸡鸣驿,并没有感受到大话西游爱情的浪漫气氛,更多的是一种破败的感受。鸡鸣驿全城近似正方形,四面城墙高约11米,城四角分筑角楼。在城东北角,随意捡起块石头敲击城墙,就能听到类似小鸡发出的“咕咕”叫声,发声原理至今未解。城北墙和南墙的中部原本建有玉皇阁和寿星楼作为望台,只可惜现在踪迹全无。四周城墙早已不能连成一圈,残损得厉害,只有东城墙保存得还算完好。看管城楼的老人说,“小时候的城墙要比现在宽很多。都可以骑马在城墙上面跑。”他还指着东城门楼告诉我们说,“这个城楼也不是原来的城楼,是1989年在这里拍摄《大决战》时仿建的。”而更为残破的西城门楼就是大话西游一吻定情之处。<BR>  <BR>  尽管城墙荒凉残损,但当你走进城中,还是会惊奇地发现,这里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宝藏。驿城内共有两条贯通东西的大街,靠南侧的是前街,靠北侧的为后街。前街是主要街道,宽约9米,两旁建有各类店铺、门面、作坊以及老爷庙、财神庙、城隍庙等庙宇及大户人家的居所,是主要的驿站区。在清末,这里曾有“商贾一条街”的美誉。城内紧挨城垣四周还建有近7米宽的环城道路,平时方便城内交通,到了战时还可以迅速调集兵力运送器具登城防守。<BR>  <BR>  驿站的公馆院位于古城中心,是专供过往官员、驿卒就餐住宿的地方,类似于现代邮局的招待所。这个三进院落的公馆也和一位名人有关。据说,公元1221年,道教首领长春子丘处机应召去铁门关拜见成吉思汗,途经鸡鸣驿时曾在公馆院小住三日。<BR>  <BR>  驿城的南城墙外,有一条宽约5米的东西向道路,俗称“官道”,是原来的驿道。而且为保证驿路与城池的方便接壤,驿城筑建时,东西两座城门不是开设在东西城墙的中间部位,而是有意偏向城池东西轴线的南侧。<BR>  <BR>  驿城内古建筑还有佛、道、儒教寺庙16处,庙宇的结构也许并无奇特之处,但到过之人大多会被庙堂中精美绝伦的壁画所吸引。据文物考察专家认定,这些壁画大都是清中晚期作品。如今能看到这些壁画还真不容易,这可都是“文革”时期被村民在墙上涂了一层泥巴才幸免遇难的精品。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在泰山行宫留下的连环壁画,一共四十八幢,描述碧霞元君修炼成道的故事。壁画没有落款,看庙的老大爷一口咬定正殿的连环画是杨柳青亲自画的,西侧配殿是杨柳青的徒弟画的,东侧的配殿是杨柳青的徒弟的徒弟画的。从画风判断,这些壁画的确与“杨柳青”的画风相似,但据说杨柳青画师从未出过长城,也就不可能到鸡鸣驿搞野外写生。所以,这些珍贵的壁画孤品究竟何人所画,至今仍是未解之谜。<BR>  <BR>  慈禧太后的一夜行宫<BR>  <BR>  鸡鸣驿城里古建筑颇多,还有一处特别的院落——贺家大院。据说,贺家大院就是当年的驿丞署,也是整个驿城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这处院落值得一说并不是因为它的建筑,而是因为在这里曾住过清末中国的最高领导: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BR>  <BR>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老佛爷带着光绪皇帝匆忙逃往西安。刚刚说过,鸡鸣驿是北京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所以慈禧一行必定会经过鸡鸣驿。慈禧和光绪逃到鸡鸣驿是又累又饿,就在此处最豪华的贺家大院里住了一晚。为了怕人袭击,慈禧太后还特意选择了第二进院的西厢房,光绪皇帝住东厢房,让丫鬟侍女去住正房。<BR>  <BR>  因为慈禧,这座本来普通的民房有了“一夜行宫”的称号,也因此,鸡鸣驿着实在地方志上“火”了一把。如今,慈禧太后所赐的“鸿禧接福”四个大字依然留在院门口的墙上。<BR>  <BR>  古驿站即将消亡<BR>  <BR>  1913年北洋政府撤消全国驿站,开办邮政局,鸡鸣驿正式退出邮驿的历史舞台。但是,论资格之老,规格之高,加上保存之完整,鸡鸣驿无异是中国邮政史上一大奇迹。可让人遗憾的是,虽然鸡鸣驿与北京近在咫尺,却从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几年前,万国邮联在北京开大会,宁可舍近求远,飞到江苏去看只有鸡鸣驿四十分之一大的盂城驿和一个更小的横塘驿,也没有来看鸡鸣驿。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想来也是鸡鸣驿的“破败”让政府脸上无光吧。<BR>  <BR>  鸡鸣驿给很多游人的感觉就是个没娘的孩子,这里没有护栏,没有售票处,甚至没有足够的维护与清洁工作。我们在游览中看到,由于风雨的冲刷,周长约2千米的墙体已经形成数个大豁口,再加上长期缺乏维修,多处已经严重倒塌,当地的村民说,如果城墙没有断开的话,全部走完大约需要1个小时。<BR>  <BR>  城内的庙宇破损也很严重,被专家定为1到4级残损。原有的17座古庙宇、16座古戏台,到现在,分别仅存6座和2座。破坏最严重的寺庙,四面墙壁只剩下三面,屋顶已经塌落。即使几个所谓保护较好的地方,漏雨、发霉、腐蚀、倾斜等问题也很常见。而一些建筑的墙体遭到浸渍,导致壁画脱落,木架霉变。<BR>  <BR>  自然风化是造成鸡鸣驿破损的原因,然而外来的人为因素对古文物的破坏更加触目惊心。鸡鸣驿由于其独特的风貌受到电影界的青睐,《血战台儿庄》、《大决战》等很多等影片先后在此拍摄,把鸡鸣驿变成了“电影城”。这些摄制组在拍摄的过程中,为了布景的需要,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城墙的原有结构。<BR>  <BR>  据鸡鸣驿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彻底修缮保护鸡鸣驿至少需要1个亿的资金,从目前筹集的资金来看,显然是杯水车薪。但是日日夜夜生活在鸡鸣驿的村民们,对这座城有着很深的感情,从老人到儿童,都有保护意识。为了更好保护城内建筑,所有古建筑设施都由城内的居民专门看管。“谁敢破坏城墙,村民不答应。”2002年,鸡鸣驿乡通过决议,村里不许再盖红砖房,至今就再也没有建过,就连家里的烟囱要维修,都会给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咨询该怎么修。<BR>  <BR>  记得在爱好集邮的叔叔家里见到过一枚邮票,那是1996年8月,国家邮电部为纪念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古代驿站》,一套两枚,其中一枚50分面值的就是鸡鸣驿。我们不希望看到,几十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只能在邮票中看到鸡鸣驿。<BR>  <BR>  (注:前段时间在新闻中看到,国家和当地政府已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鸡鸣驿东城墙、东西城门楼和泰山庙等6座庙宇的修复工程,使鸡鸣驿得到了初步保护。虽然只是一次局部的抢修,但毕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BR>  <BR>  旅游提示<BR>  <BR>  景点遗迹:泰山行宫壁画、慈禧一夜行宫、驿丞署、东西城门。<BR>  <BR>  费用:原来的鸡鸣驿不要门票,但近期整修后已开始收取门票,大概30元左右。<BR>  <BR>  交通:从北京沿八达岭高速到延庆后,走京张公路到鸡鸣山路口向左出不远即到。

iuv 发表于 2008-7-17 12:58:09

<p>写的不错。很有文采。</p><p>4月我还自驾车去过,门票收费30元,花20元请了一位当地人给做的向导,呵呵~。</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鸡鸣驿:即将消失的天下第一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