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煲 发表于 2008-5-29 10:26:14

伤品牌:广告错别字横行

<p>  企业离不开广告,大街小巷无处都是广告的影子。从散发的宣传页、墙上的“牛皮癣”、户外广告牌、流动的车体广告、电梯广告到广播、电台、企业的网站、画册等等都是广告的载体。但很多广告因没注意细节问题而伤害了品牌,那么广告应该怎么做呢?本文谈谈最基本的错别字问题。 </p><p>  怎么做广告?这是一个看似简单至极的问题。哪个企业不会做广告?找个广告公司,选择一些媒体,想出一些广告内容,增加一点创意,不就是在做广告吗? </p><p>  不错,这样操作的确是在做广告,但是就如每个老板都有大脑,但不是每个老板都能把企业做强,也不是每个老板都能把企业做久。也就是说,同样是在做广告,同样是在花钱,但是能否产生效果、能够产生多大效果却各不相同。 </p><p>  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广告宣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的困境:花费巨资广告费做宣传,结果收效不大,甚至拖垮了企业。就这好比用万两黄金做了一只弓,但箭却是用面粉做的。弓再贵,但箭不实,仍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粉做的箭没有力度,如一盘散沙,很难射中目标,即使射中了也不会给别人留下任何印记,最多只能留下一餐不可口的馒头。 </p><p>  更有甚者,现在很多广告连最起码的小事都没做好,广告是展示给别人看的,体现了一个公司的形象,但很多企业的广告信息却错字横行。 </p><p>  我就看到这样一则广告,说的是某电脑公司花费巨资收购了当地的一家IT大卖场,原文最大的标题是这样表述的: </p><p>  ……XX撤资千万控股XX…… </p><p>  我们都看出了其中的致命错误:既然是“撤资”,又何来控股? </p><p>  显然是“斥资”之误! </p><p>  一个企业的广告做到这种“境界”,不只是企业的疏忽还是企业的悲哀。 </p><p>  这个背后暗藏的是企业对广告的误解。 </p><p>  企业主可以花100万元去买广告发布费用,却很难花1万元买广告发布内容。 </p><p>  对于广告内容只是随便让负责媒体发布的广告公司做一做脑力激荡,或者自己的相关部门草草了事,总之不肯支付额外的费用去做内容。 </p><p>  就如同一个企业只愿意花5000元拍广告,却愿意花5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高调投放。 </p><p>  这种不合理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企业老板看不见? </p><p>  两个原因,一个是相关智业公司鱼目混杂,良莠不齐,企业老板分不清,辨不明,上过当,索性就一概不相信了;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老板大多愿意花钱买看得到的东西,不愿意先为看不见的“创意”付费。我们可以打一个很极端、很恶俗的比方,不少老板愿意花10万元去KTV,也不愿意花10万元做创意。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决定支付费用之前,创意的水平是看不见的,而小姐的容貌和身体特征是看得见的。 </p><p>  类似“撤资千万控股XX”的广告并不在少数,我在电梯的框架广告上看过一个美容院的广告,强调自己能够“流住你的魅力”,其“流住”显然是“留驻”之误,但是这个问题就大了。 </p><p>  美容院是极其需要重视“细节”的,谁都不愿意切割双眼皮的时候多挨一刀,变成“三眼皮”或者是变成“大熊猫”。可是你的广告已经表明你美容院是粗心大意的,明摆着要让我的魅力“流”走。任凭你说得天花乱坠,细心的消费者只能选择放弃。 </p><p>  企业广告错字会引起诸多问题,甚至一个错字会使企业付出惨重的代价,至少它会伤害品牌。企业在做广告时应该非常慎重,不能有一丝马虎。 </p><p>  除此之外,企业在做广告的时候不能只顾硬广告,还应该考虑软广告以及复广告。我说的复广告意指包含新闻和广告双重元素的广告。例如,中国乳业领导品牌蒙牛早期做广告时声称自己要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第二品牌。这种广告可谓是一箭多雕,既有初期的广告效果,又可以随之引发争议、产生新闻,再往后就会变为品牌典故,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和传诵的对象。这是广告行为中的高境界,值得企业学习。再如个性饰品领域的领导品牌酷咔咔,在投放招商广告的过程中,用颁布“饰品秋收令”,赠送“加盟火眼”来保障加盟商利益,展现企业优势,此广告最终也会变为企业的品牌典故,一样是一箭多雕,值得企业借鉴。 </p><p>  黄金做弓,面粉做箭。企业玩不起,也不能玩、不该玩,所以,远卓品牌机构认为,企业在做广告的时候要努力跳出这个困境,前期制作多花1元钱,免得后期投放浪费1000元甚至10000元。同时企业在做广告时应该注意细节问题,别让一个错别字破坏了整个广告的和谐,破坏了品牌形象。 </p><p align="right"><font face="楷体_GB2312">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谢付亮</font></p>

leeheb99 发表于 2008-5-31 16:28:30

<p>企业只愿意花5000元拍广告,却愿意花5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高调投放,现实中这样的企业太多了!</p><p></p>

lyjlm 发表于 2008-6-1 11:43:36

注意细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品牌:广告错别字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