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深海 发表于 2008-5-8 10:40:18

[转帖]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到50分

<p>  假设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大值为100分,那么,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值则为47.63,尚不及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最大值的一半,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尚可安慰的是,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加入W TO五年后整体竞争力提高了40%。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确实已经进入<nobr id="clickeyekey1" target="_blank">参与</nobr>国际范围竞争的转折期,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未来几年有可能有更快的增长。日前在京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clk></clk><clk></clk><font color="#1f3a87">2008</font>》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如是评价。</p><p><clk></clk><clk></clk>  据介绍,被称为汽车蓝皮书的这一报告,由国务院<nobr id="clickeyekey3" target="_blank">发展</nobr>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clk></clk><clk></clk><font color="#1f3a87">大众</font>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共同发布,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领域第一次发布蓝皮书。</p><p><clk></clk><clk></clk>  该<nobr id="clickeyekey6" target="_blank">报告</nobr>将汽车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为二级,报告认为,通过对一级指标的比较,可以找出我国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在主要方面存在的差距。从一级指标的比较结果来看,我国汽车产业环境竞争力的分值为59.13、产业组织竞争力的分值为43.50、产业创新竞争力的分值为38.68、产业国际绩效竞争力的分值为10.01。结果显示,我国汽车产业环境竞争力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小,产业国际绩效竞争力的差距最大。<clk></clk><clk></clk></p><p><clk></clk><clk></clk>  如何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提出的对策<nobr id="clickeyekey2" target="_blank">建议</nobr>是:一、实施公平而有效的竞争政策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近期政府需要着手消除那些排斥竞争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打破一切形式的行政性垄断和地域垄断,让消费者(包括政府采购)充分自由地<nobr id="clickeyekey0" target="_blank">选择</nobr>产品;逐步消除那些造成不公平竞争的倾斜性税收政策,让所有类型的企业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从而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如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税率、工资扣税标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占应税收入比重要求、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等,要做到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clk></clk><clk></clk></p><p><clk></clk><clk></clk>  二、制订国家战略,明确战略目标,确定战略重点。在指导思想上,要实施开放合作、多元融合、平等竞争、财税金融扶持的政策体系,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战略目标上,通过国家汽车产业竞争力战略的系统实施,力争到2020年左右,使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产业结构上,战略重点应由装配制造整车为主向核心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贸易和集成创新能力转移;在产品结构上,可以经济型轿车和中轻微型商用车等起步,逐步向中高端乘用车和中重型商用车发展;在技术选择上,可以选择在整车<nobr id="clickeyekey7" target="_blank">开发</nobr>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系统集成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在产业组织结构上,通过资本纽带促进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产业重组,重点培育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在战略重点的选择上,建议将近期的战略重点放在经济型轿车和中轻微型商用车等低成本车(如单车售价低于1万美元)的细分市场上。<clk></clk><clk></clk></p><p>  三、以节能和环保发动机技术为突破口,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p><p><clk></clk><clk></clk>  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在常规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进柴油技术,还是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在以往的被动安全技术,还是在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领域,各国政府都制订了明确的国家战略和国家标准,实施了系统的激励性政策,在社会舆论和社会认知、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消费政策、环境标准、道路交通<nobr id="clickeyekey4" target="_blank">管理</nobr>等方面,都为新能源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建议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尽快制订我国新能源发动机技术的国家战略。<clk></clk><clk></clk></p><p><clk></clk><clk></clk>  四、加强社会性管制,完善产品型式<nobr id="clickeyekey8" target="_blank">认证</nobr>和一致性管理,加快产业政策的转型。促进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需要政府放松汽车行业的准入限制,实现政府前置性管理方式的转变,将管制重点由经济性管制向社会性管制转变,由投资项目审批转向产品型式认证制度。<clk></clk><clk></clk></p><p>  五、推动产业战略性重组,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国家要明确鼓励汽车产业的战略性重组,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与兼并活动;鼓励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对现有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允许民营资本参股甚至控股现有汽车生产企业;鼓励现有的汽车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的汽车企业通过减持国有股,实现股权多元化,优化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收购与重组,要实施严格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环节的审查制度。</p><p><clk></clk><clk></clk>  六、建立财税激励政策体系,鼓励节能环保安全汽车的大众消费。建议借鉴日、美等国的经验,对于购买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政府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尽快开征燃油税,抬高常规能源汽车持续性支出,改变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比价关系;实施基于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的差别车辆税,高耗高排高税和低耗低排低税并举,对于提前达到下一阶段限值的车辆<nobr id="clickeyekey24" target="_blank">采取</nobr>更加优惠的税率;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一定幅度的税收减免优惠。<clk></clk><clk></clk></p><p>  七、加快零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优化汽车产业供应链。</p><p><clk></clk><clk></clk>  八、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国家在“十一五”乃至2020年期间将先进柴油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发动机技术以及电子稳定程序(ESP)、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 S)等先进主动安全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央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给予专项列支,要大幅度增加基础性、竞争前研发资助,争取使资助规模每年能够有一定幅度的递增(如年资助规模的递增幅度不低于10%);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增加产业化资金的配套投入;鼓励国内外厂商或科研机构建立独立研发中心,国家给予土地、基础设施、税收等方面的<nobr id="clickeyekey5" target="_blank">优惠</nobr>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倾斜力度,发挥消费示范效应;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促进创新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来源:<clk></clk><clk></clk><font color="#1f3a87">中华工商时报</font> )</p>

lizhiyuan 发表于 2008-5-8 14:31:38

<p>还是粗糙了一些啊,还得多少年才能追上国际水平呢?</p>

cbb213 发表于 2008-5-9 11:11:39

是一些空建议,如何实施,谁来实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到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