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互联网呼唤《南方周末》精神
<p>《南方周末》一直是自己最喜欢的媒体之一。</p><p>从《南方周末》,总可以感受到一种正义的力量,一种独立于峰顶不为强势更不为愚昧所屈服的傲人风骨。</p><p>正如她的创始宣言所说的一样:</p><p>·她相信:<font color="#ff0033">总有一种力量人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良知、爱心和理性”。</font> <br/>·她关注:<font color="#ff0033">个人的命运。记录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如何得到尊重,关注平凡的快乐和悲恸,报道法律昌明、道德彰显之下,个人和创造力的张扬。</font></p><p>《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p><p>《南方周末》如斯。</p><p></p><p>那么互联网的正义在哪里?有没有一种声音可以让我们亦步亦趋?</p><p>这是一个嘈杂的互联网时代。</p><p>嘈杂的背后,是某些人的不良商业运作居心,是某些媒体的不良商业宣传策略,更多的是已经不知所从的盲动。</p><p><font color="#ff0033"><font color="#000000">金晶,在“藏独”面前,丝毫不为所动,她总该是爱国的吧,因为一篇理性的“我不支持抵制法货”,居然招致来一片中国人自己的无端谩骂。</font></font></p><p><font color="#ff0033"><font color="#000000">云南,200多人聚集家乐福门前,多次出现了“抵制者”的肢体接触,一方面我惊诧于互联网的力量如此之大,何以如此,这本来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许你只需简简单单的问一句“证据呢?” 谎言自然不攻自破。</font></font></p><p>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在利用我们原本干净的互联网。</p><p>他们大的唯恐中国不乱,小的以此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又或者报复私人个怨。</p><p>更就不能指望这些所谓的主流媒体,互联网的竞争就在于吸引眼球,他们巴不得这些东西多一些,等到问题出来了,又开始删文章。</p><p>真TMD厉害,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p><p>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p><p>好了,所有中国人现在开始抵制法货,所有法国人开始抵制中国货,好了,抵制成功,法国货退出中国市场,中国货开始退出法国市场。好了,我们再开始抵制日货,抵制美货,只要不是中国货都TMD抵制,好了,成功了,下来我们再采取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闭关政策”,真TMD牛,我们一下子就回到清朝了。。。。。。</p><p>互联网的良知在哪里?</p><p>主流媒体的责任在哪里?</p><p>除了盲动,我们已经没什么可以信赖的了。</p><p></p><p>这些天,看了南学华童兄弟的很多帖子,感觉我离那个冲动的时代越来越远了。</p><p>不时的在写一些伤伤感感的东西。</p><p>总会想,一己之力,蚍蜉撼树。</p><p>但,当你看到另一个人那么忙碌试图(哪怕只是试图)“正义”,“真知”,“良知”的时候,心底总会有一种情愫隐隐悸动。</p><p>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前进。</p><p>致敬 《南方周末》!</p><p></p><p>引用一篇文章:</p><p>07年《南方周末》提出“在这里,读懂中国”,以下是一周年之际,官方的主题文章:</p><p></p><p><br/>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br/><br/> “在这里,读懂中国”是本报去年4月提出的。方针既定,不乏回响。值此一周年之际,似有从头申说的必要。</p><p><br/> 南方周末从街头小报,迅速成长为一张全国性大报,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她的中国情怀。她始终以中国议程,作为自己的首要议程;始终以问题意识,呈现中国社会不断变动的趋势,从而最大限度地适应读懂中国这个强烈的社会需要。南方周末是中国的,纵然地处南隅。时空的藩篱,并不能阻断她超越的目光。</p><p><br/> 但是,南方周末关注的中国,不是大而化之的中国,而是具体的中国。中国是什么?中国是数以十亿计的先民共同打造的,中国又是地球村的一员;中国是我们栖居的家园,中国是我们命运的载体。同胞的冷暖,同胞的悲欢,才是我们牵挂的对象,我们只是从这个角度去关注中国。<font color="#ff0033">每一个怎样卑微的生命,都需要珍重;每一个怎样微弱的呻吟,都需要倾听;每一个怎样些微的所得,都值得欣慰。</font>传统的中国情怀和现代的普世价值就这样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构成南方周末的核心价值体系。</p><p><br/> 南方周末的关怀无疑是公共的,她无时不在仰望星空。然而她也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清楚自己的边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公民社会不可能突然从天而降。狂飙般的进程固然诗意,其潜在的副作用却也未可小视。公民社会的成长必须以日常生活经验的漫长积累为基础,才是健康的和不可逆转的。这就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需要以职业自治、社区自治展开的点滴推进。就地出发,就成了通向公民社会的可行路径。</p><p><br/> 作为媒体,当然主要是从职业出发。尽可能做好每一篇报道,做好每一篇评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介入公共生活,来实现自己的人文关怀,而决不妄发过高的空论,这正是南方周末本来的立场。尊重新闻共同体几百年积淀下来的智慧,让职业伦理成为衡量这个职业的基本规则,让内生力量成为这个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像珍视生命那样珍视公信力。南方周末的诉求不过如此,岂有他哉。</p><p><br/> 而最基本的职业伦理是什么呢?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让人与人之间信息传播最少阻隔。南方周末是市场化的产儿,是读者的选择、读者的期待,成就了今天的南方周末。读者是南方周末的衣食父母,对自己职业的忠诚,从根本上说,就应该归结为对读者的忠诚,对读者知情权的忠诚。这就要求信息的充分供给。这种充分供给在转型时代尤为重要。转型时代是社会矛盾和冲突多发的时代,也是一个容易亢奋、容易走向极端的时代。这就需要公民素养来纠偏。信息的充分供给过程,就是公民自我教化的过程,就是公民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回到理性、回到均衡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达成底线共识的过程。推动这样的过程,是南方周末的天职所在,也是南方周末对读者最大的感恩。</p><p><br/> 敬畏人类良知,坚守新闻理想,感恩衣食父母。二十四年,南方周末就这样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二十四年后的今天,南方周末只会更从容,更坚定。二十四年的奋斗史,奠定了她的自信;公民社会不断成长的前景,增长了她的自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未来,提升了她的自信。<font color="#ff003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font>秉承五四以来民主与科学传统的南方周末,秉承两三千年来知识分子济世情怀的南方周末,扎根于中国土地的南方周末,扎根于人心的南方周末,有足够的力量面向未来。<font color="#ff0033">有人一时不理解不重要,同行偶尔误读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步,都将是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一个记录,都将是这个民族更有尊严地自立于世界的一个见证。</font></p><p><br/> 而这,也就够了。<br/></p><p>来源:www.infzm.com<br/>原文链接:http://www.infzm.com/hot/fzrev/200804/t20080416_43029.shtml</p><p><br/></p><p></p><p><font color="#ff0033"><font color="#000000"></font></font></p><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00">pirate</font></p><p align="right"><font color="#ff0033"><font color="#000000">2008-4-20 17:09:10</font><p><br/></p></font></p><p><br/></p><p></p><p><br/></p><p></p><p><br/></p><p></p><p><br/></p><p> </p><p>该贴来自群组:<a href="http://www.21manager.com/groupindex.asp?groupid=364"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0000"><b>栖息互助</b></font></a></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0 17:20:57编辑过] <p>原来精神领袖是可以在互联网中诞生的。只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 我们都是创造精神领袖的一份子,而人民才是真正的精神领袖。</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1 15:32:54编辑过] <p>各位家人好:</p><p>我是一位刚涉足工厂管理的菜鸟,不知哪位家人能给点PMC管理的一些资料?谢谢!</p> 說实话看不懂 南方传媒也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