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争. 发表于 2008-4-18 15:34:39

[推荐]管理分水岭:为效率、还是为创造?

<p>  至少,当下的管理,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一种是试图将所有人变成一个人,借此形成强大的组织力量;另一种则是试图将组织力量拆分成独立的个人,以此解放个体的独立的创造力。</p><p>  前一种管理,是基于传统的典型工业企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它的目的再明确不过了:当企业组织的战略确定之后,管理唯一的工作就剩下了为实现效率而奋斗。确实,“效率”几乎是现代企业组织之间竞争的不二法宝——当同类型或同产业的企业诞生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变成了企业之间的效率竞争,一般来说,效率越高的企业,成本就越低、价格也随之越低,企业也就变得越具有市场竞争力。</p><p>  后一种管理,则是基于未来的知识与信息时代的管理模式,它的言外之意是说: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效率之争、而是创造力之争——只有当一个企业具有足够的、可持续性的创造力,企业组织才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创造力”产生的源泉,则是基于个体、而不是组织的力量,换言之,所谓的组织的创新,是一个假象,只有当个体具备了创新的条件和成果,组织的创新才能够得以实现,否则,组织的创新,就成为了无水之源,从而成为了一口枯井。</p><p>  <strong>“管理就是控制”行不通了</strong></p><p>  我们知道,传统企业管理的两个基本主题是:一个是效益,另一个是效率——当企业组织的战略确立之后,剩下的管理工作就成为创造效率,那么,一个企业组织究竟如何创造效率呢?它的秘诀就是:试图将组织里的所有人变成一个人,假如每个人都能够按照组织的安排井井有条地工作,那么,组织将变得无坚不摧而无往不胜,它也构成了传统的“管理就是控制”或“管理就是命令”的管理命题。</p><p>  它的言外之意是说,只要被管理者服服帖帖地服从命令听指挥,那么,组织渴望的效率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显然,在这样一种严厉而严格的管理体系中,任何意义上的创造或创意,都意味着破坏、而不是贡献,甚至连大公无私的奉献都成为了多余,所以,传统管理体系的本质,在于“维护一个组织系统的运行”,从这个意义来说,传统管理是实质,是排斥甚至干脆就是拒绝创新的,除非拥有绝对权力的极少数的管理者可以肆意妄为,否则,绝大多数的被管理者的创造或创意,都将被视为极具破坏性的“胡思乱想”。</p><p>  <strong>取消绩效考核?</strong></p><p>  时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它代表着一个基于“创造力”、而不是创造效率的时代的来临。</p><p>  在一群以设计人员为主的公司里,取消了打卡考勤制度、取消了绩效考核制度、取消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人们可以像居家生活中一样的自由自在,甚至可以带着一条心爱的宠物狗去上班,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实现创造力、而不是为了实现效率而工作!它的言外之意是说,传统的打卡考勤制度,只能考核一个人的一双劳动的手、而不能考核一个人的用来工作的大脑!也就是说,考勤或绩效只能够考核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却并不能够考核一个人的知识成果!</p><p>  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一家新创立的小公司,而是大名鼎鼎的老牌的传统制鞋企业耐克公司,确实,早在20年前,耐克公司就开始逐渐地退出传统的生产领域,它将生产环节逐渐地采取“外包”的方式,就这样,曾经庞大无比的耐克公司,逐渐地蜕变为小巧的设计公司,那么,耐克公司为什么要淡出生产领域,而专职从事设计工作呢?原因无它,只是耐克公司认为未来的公司,不再是基于生产效率之间的竞争,而是基于创造力之间的竞争,通俗点说,不再是基于“一个人的一双劳动的手”之间的竞争、而是基于“一个人的大脑(知识)”之间的竞争。</p><p>  <strong>个体是“创造”的主体</strong></p><p>  就这样,“管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彻底的变革!我们知道,早期的(工业)企业管理体系,是围绕着“生产”、而不是围绕“创造力”而发生的,也就是说,早期的企业管理是围绕着“劳动”而发生的、而不是围绕着“知识”而发生的。</p><p>  显然,以“劳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与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通俗点说,你可以命令“一个人的一双手”按时工作并产生绩效,但是,你却不能够命令“一个人的大脑”按时产生出创意,因为,知识的创造力,只产生于个人或个体的内部大脑中、而并不产生于外界的上级命令中,从这个意义来说,传统的绩效考核的管理体系,简直就是在扼杀“创造力”,因为,它特别关注上级的指示和命令,并且不得违抗。</p><p>  那么,你究竟是为效率、还是为创造力呢?它的实质,是在考验你究竟是以劳动为核心、还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通俗点说,假如你是以劳动为核心,那么,你所采取的传统绩效考核则正当其时;假如你是以知识为核心,那么,你所采取的传统绩效的考核体系,则必然随之崩溃,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知识所产生的创意或创造力,只存在于个人或个体的脑海中,而并不存在于组织的结构和流程中。</p><p>  从这个意义来说,传统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纯粹的基于“劳动”的管理体系,而不是基于“创造力”的管理体系,甚至可以这样说,它简直就是扼杀个人或者个体的创造力,虽然有人为了解放(个体)创造力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譬如学习型组织、解放型组织等等说法——但是,终究是以组织为中心、而不是以个体为中心的表面做法,因为,它们都忽视了一个关键词:早期的企业管理,都是以组织为中心、而不是以个体为中心。</p><p>  事实上,未来的管理,只能以个体为中心、而不是以组织为中心,原因很简单,“创造力”只存在于个体之中,而并不是存在于组织之中,它的言外之意是,我们所渴望、甚至是期待的“创新”,只能、也是唯一的可能——只存在于个体之中!显然,在此之前,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譬如期望从组织结构或组织流程——找创造力的做法,都成为了不得要领的做法,也就成为了黄粱美梦。</p><p align="right"><font face="仿宋_GB2312">来源:《新智囊》 作者:孙景华</font></p>

dqsvictor 发表于 2008-4-18 15:55:26

<p>有点意思,但在国内实施为时尚早.</p>

Timurli 发表于 2008-4-18 21:06:54

看起来很美呀。呵呵。

驭风而行 发表于 2008-4-19 20:24:29

写得很好,多谢分享。

cnsdier 发表于 2008-4-21 09:26:13

lxy2007 发表于 2008-4-21 11:34:15

<p>很有道理。</p>

zm10000 发表于 2008-4-22 08:06:16

<p>不错,这种管理模式应用设计、广告等行业效果会显而易见</p>

chunfei_xu 发表于 2008-4-22 08:43:13

<p>为效率,还是为创造?取决于你要得到什么!</p>

lipeishu 发表于 2008-4-22 09:18:55

根据我们的实际工作环境,两者结合或者阶段试发展或许可行,但需要我们的探索和不断的验证,不改革是肯定落伍的。

pure5945 发表于 2008-4-22 17:37:56

<p>很好,有些道理,在目前管理状态下,实施还有很大困难!</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管理分水岭:为效率、还是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