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子 发表于 2008-4-17 14:49:15

广播新闻合作的三大动向

<p>今年初,中国广播的两艘旗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先后在北京、三亚分别邀请全国几十家省市电台协商广播奥运报道,倡议组建广播联盟,探讨长久合作机制,把近几年大量涌现的广播媒体的新闻合作推向新的高潮。以奥运报道为契机、以合作共赢为目的、以这两家国字号媒体的“合纵连横”为标志的广播新闻合作开始迈向更高的台阶。</p><p><font size="3">  <br/>区域化合作异军突起</font></p><p><br/><font size="3">  区域化合作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冲破了行政区界的限制,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带动了广播受众和传播内容的划时代演变。媒体一方面要强化行政区划内的舆论引导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关注和传播行政区划外的大量信息,于是广播媒体区域化新闻合作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是同一行政区划内省市县三级广播媒体的合作,这种较为普遍的合作,一般以省级行政区划内媒体为合作对象,多由省级广播媒体筹划、引领并组织实施,市县广播媒体密切配合。2007年下半年河北电台联手省内11家地级市电台采制了大型系列报道《强省之路燕赵行》,省市12家电台组成15人联合采访团,集中采访,同步播出,播发报道800多篇;广东电台联合广州、佛山等21个市电台联合采访播出大型系列报道《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喜迎十七大》。同一行政区划的媒体,隶属同一地方党委领导,配合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等重大主题报道趋同,新闻合作的主题、内容、时机基本一致,成为当前广播媒体较为广泛、最为常见的新闻合作模式。</font></p><p><font size="3">  区域化合作另一种常见的模式是不同行政区划同级媒体的合作。辽宁台、吉林台、黑龙江台2003年配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步采播的系列报道《打造新东北》,2006年合作采播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的三省台大型直播《东北抗联英雄谱》。2006年中部六省为配合中部崛起联合采播的大型系列报道《走马中部热土》,这六省台为报道全国两会在北京联合设立“直播室”,六省新闻资源(采编人员、采访对象、传录设备、独有听众)相互整合,科学利用。2007年江西、河北、黑龙江等10省市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联合采播系列报道,8月1日同时现场直播《永远的军魂》。省级广播媒体的横向联合已经成为新闻报道合作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合作模式。</font></p><p><font size="3">  <br/>“条条”合作明显增强</font></p><p><br/><font size="3">  如果把区域化合作叫做“块块合作”,与此相对应的条条合作明显增强。全国广播系统的中央电台、省级电台、地(市)级电台和县级电台的“条条”合作,由来已久。沿袭多年的“接收信号,照令转播”逐渐退居次席,“你采我发”的上下互补的联合,在新闻合作历史舞台上至少扮演了十多年的主角。全国地方电台给中央电台新闻节目供稿,各省台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之窗”节目固定提供报道,各市县电台给省电台新闻节目供稿等单一联合成为合作常态。在“你采我发”的传统合作日益紧密的同时,以中央电台固定栏目“直播中国”为代表的中央、省、市三级广播同步直播,标志着中国广播的“条条”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从遵命转播到你采我播,再到同步直播,实现了人员、设备、技术和覆盖的全方位多元素合作。由中央台策划指导,协同地方台组织实施的共采共播,交叉覆盖,流动直播,凝聚了合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条条”效应。“直播中国”以对多种广播元素的交叉利用和合作创新等,荣获2005—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十佳栏目。与此相伴,新闻报道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大主题、重要会议的“条条”合作也日趋频繁。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中央电台及时邀请各省市电台到京报道两会的记者齐聚一堂,具体谋划协作事宜,达成广泛共识。两会期间随时通报报道方案和选题,使中央台和地方台两会报道全面对接,协调联动,更加默契,产生了“1+1>2”的舆论成效,新闻合作的系统优势进一步彰显。</font></p><p><font size="3">  <br/>跨媒体合作方兴未艾</font></p><p><br/><font size="3">  跨媒体合作有时出现在区域化合作当中,有时包容在条条合作的框架里。它有时是区域合作中的多媒体联手,有时是条条合作中的多媒体链接,有时则是区域化合作与条条合作的联合体。</font></p><p><font size="3">  跨媒体合作起初是广播、报刊主动联手电视,电视的形象感染力、视觉冲击力、社会影响力,激发着其他媒体寻求合作的积极性。声音媒体和平面媒体合作的愿望更强烈一些。新疆电台近几年搞的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双语(汉语和维语)大赛颁奖晚会,邀请新疆电视台现场直播,《河北日报》的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揭晓晚会,也联合了河北电视台录播。类似的合作较为普遍,往往针对电视耗时不太长的某个活动,合作对象多是“一对一”。近几年随着新兴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广电报刊等传统媒体与搜狐、百度等网站的合作日渐频繁。都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效果。</font></p><p><font size="3">  跨媒体合作随着媒体竞争与发展的需要,在合作实践中不断完善与突破。1+1>2的效果,自然使业界人士想到多家合作多家共赢。各类媒体更大范围的合作在很多大型新闻报道中被越来越多的采用。2006年和2007年,上海电台联合浙江、江苏及构成长三角的其他10多家市台,协调当地电视、报纸、网络、新华社(驻站记者),还有北京的《中华遗产》杂志,先后推出《发现长三角》《穿越长三角》两组系列报道。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四种媒体实施“多兵种”协同作战。“长三角”的这种新闻合作融入了区域化合作,条条合作,以及不同区域、不同条条合作的多种元素。去年11月,为推动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主要媒体,抽调300多名记者组成31个采访组,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联合集中采访,同步推出报道,历时三个月,使《高举旗帜,科学发展》《说句心里话》两大系列报道很快在全国形成了多种媒体联合打造的舆论强势。</font></p><p><font size="3">  中国媒体新闻合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双方到多方、从单一到多项、从简单到复杂的历程。新闻合作呈现出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令人期待的一面。如何实现多种新闻资源、更多新闻要素有机结合,如何把更多合作的潜能变成更多更大的现实效应,如何从机制体制方面适应这些合作,并为这些合作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都需要业内外人士进一步思考并进行可贵的实践探索。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即兴的、短暂的、零散的新闻合作,才能在与国外传媒集团激烈拼杀的受众市场上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舆论使命。</font></p>

蓝色阳光 发表于 2008-4-18 13:38:21

<p>现在早晨就听着广播起来,听着新闻就知道该起床的时间了,希望更加关注民生</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播新闻合作的三大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