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gdzzy 发表于 2008-4-11 17:40:22

医疗行业:集中采购与民族医疗设备产业(二)

<p align="center" text-align="" center=""><b normal="">集中采购或扼杀民族医疗设备产业(2)</b><b normal=""><p></p></b></p><p align="center" text-align="" center="">邸国斌<p></p></p><p>&nbsp;</p><p>Prepared by:北京宇慧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www.knpcn.com<p></p></p><p>Source:&nbsp;&nbsp;&nbsp; 《世界医疗器械》2008年第3期<p></p></p><p></p><p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mso-margin-bottom-alt="" auto=""><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二、过分强调“政府主导”是片面的,政府和市场必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努力建设和完善‘四大体系’”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在强调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的前提下,特别强调政府主导的作用。我认为这有些矫枉过正。关于到底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我赞成有些专家的观点:政府和市场一个都不能少,应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强调“政府主导”,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具体措施是对非营利医疗机构实行财务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至少非常明确的是在药品方面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即非盈利医疗机构继续收费,但必须全额上缴卫生行政部门(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资金分配(支),最后由卫生行政部门对这些非盈利医疗机构实施“绩效管理”。对医疗设备则由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统一集中采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经费完全由政府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拨付。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这样的“政府主导”,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1)政府的经济负担能力问题:“收支两条线”管理后,采取“零加价”的措施确实可以切断“以药补医”的途径,但非营性医疗机构医疗经费的巨大缺口也会随之产生,据报道,每年可达1000亿元。这样一个巨大缺口,政府有能力负担吗?注意,这个缺口是必须年年补的!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2)政府的管理能力问题:按照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底,中国共有19246家医院。如果按非盈利性医院占90%计算,则全国非营利医院约有17300家。这样一个庞大的医院群体,政府有能力对其财务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吗?尤其是对医院支出的管理?政府如何来判断每个医院、每笔支出的合理性?另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又如何分担补足医疗经费不足的缺口?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3)效率问题:上述管理模式近似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计划经济下所产生的运行效率低下、人员积极性差、资源浪费严重等种种弊端早已是人们的共识,这也是中国为什么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主要原因。上述管理模式如何保证医疗机构的效率?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4)与市场经济大环境协调性问题:这种近似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与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业已形成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很不协调。如果现在在医疗领域重新启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应该说是一种倒退,这样下去肯定会回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老路上去。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既然这种政府主导的方案存在上述问题,那是否就可以就此转向市场主导的方案呢?答案也应该是否定的。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市场的作用应该是:在相对开放的环境里,以利益为导向,通过相对自由的竞争实现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供求平衡。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这里说“相对开放的环境”是指要有相对宽松的准入制度,当供给不足时,外部资源可以根据政府制定的一定的规则进入。这里说“相对自由的竞争”是指在一定规则下的有序竞争,实际上是在政府的监督下的竞争。市场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从本质上讲,市场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利益导向”的结果。由于追逐利益,资源才能高效流动,供求最后才能平衡。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效率是市场化的核心,效益是市场化的一个手段。 <p></p></p><p text-align="" inter-ideograph="" justify="">  也正是由于市场必须靠“利益导向”才能发挥作用,在没有利益或利益微弱的地方市场就会出现缺失,这时政府必须介入,提供供给,满足需求。 <p></p></p><p>  综上所述可见,“政府主导”存在较大问题,“市场主导”也存在市场缺失和秩序监管的问题,因此单纯地依靠“政府主导”或单纯地依靠“市场主导”都不能有效地平衡全部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政府和市场必须共同发挥作用,优势互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才可能是一个最优方案。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疗行业:集中采购与民族医疗设备产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