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子 发表于 2008-4-11 16:44:18

都市类报纸记者的“职业寿命”平均为3年?

<p>随着靠拨款求生存的机关报刊渐行渐远,随着拥挤在同一座城市的都市报生存战争的升级,供职于都市报的记者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寿命”却越来越短。一种极端的说法是:都市报记者的“职业寿命”平均为3年。</p><p>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都市报记者群体同样产生了冲击,也使他们的“职业寿命”问题浮出水面。</p><p>  春节前夕,《法律与生活》记者来到一座都市报业比较发达的北方城市采访。走进这里的记者群落时发现,随着2007年度合同的到期,有的记者开始寻找新的岗位;而为数不少的记者选择转行,离开爱着、累过、痛苦过的新闻行业。</p><p>  2008,她们告别记者生涯</p><p>  我第一个见到的,是一个叫张雪的女孩。这个心直口快的女孩,因为合同到期,没有接到她所在报社的续聘通知。</p><p>  一见面,发现我被冻得有些发抖,张雪说,“今年东北的冬天有点冷”,然后又补充说:“我心里更冷啊!”</p><p>  张雪所在的那家都市报,在2006年改制,成为企业法人。据了解,该报社和员工的大部分劳动合同是从报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2006年1月开始签订,方式为“一年一签”。</p><p>  2007年12月27日,报社通知张雪:“不再续聘,三天内办理离职手续。”张雪说,在离职通知单上签字的滋味刻骨铭心。和张雪在同期合同到期的,还有另外一些记者同事,他们先后在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上签字时,心情和张雪一样落寞。</p><p>  离职后的第十天,“下岗女工”张雪和也变为“待业青年”的昔日同事一起喝酒、聊天,聊起了“不曾在意”的过去,“虽然唠叨起来哩嗦,却是那么美好”。张雪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本书名,此时此刻,却是自己“心底的感慨”。</p><p>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木兰词》中这句话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世情多变的无奈。有位叫安意如的作者,在2006年8月出版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通过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笔调,将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p><p>  张雪无法掩饰眼睛里的忧伤,“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她情不自禁地一连说了好几遍,刚做记者时的那种雄心壮志和美好憧憬,如今对她来说已成浮云,随风飘逝。</p><p>  张雪说,她从前一个月挣钱不多,也整夜整夜地写稿子,第二天一早到报社做版,虽然很苦很累,但依然有说有笑,“做特刊时领导和我们一起吃盒饭,但那样的日子真的过去了”。</p><p>  在这家报社做记者,是张雪的第一份职业。据介绍,因为她工作努力,入职不久,她被报社“提前转了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都市类报纸记者的“职业寿命”平均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