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ang 发表于 2008-2-21 16:07:11

“戒、定、慧”与精神修炼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戒、定、慧”当属于佛家的修持之道,即为三无漏学。所谓三无漏学,其实是指人们无时不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等见思烦恼,终日迷妄颠倒,妄心流注,如水漏泄。三无漏学即以戒、定、慧来逐阶修持,以行解脱之路而不漏落于生死。佛家修持之道在于净化内心之贪妄之念而往于正途,修成正果。从我们职业人士来说,思想境界的修炼自然也包括逐渐养成正直完善的人格,同时熄灭内心诸多私心杂念而使每天都能愉悦地去工作生活。二者虽然所持之世界观不同,但是基本修炼的原理是几乎一样的。</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思想境界的修炼能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很多人对妄费精力去做这些所谓的“功课”是不屑一顾的。现时的社会,时间价值甚于一切,读的是工具书和实战书,做的是挣钱的工作,处的是社会关系,吃的是公关饭局,甚至连玩都有其功利目的。对于自身的修炼则罔而不问,无心而为。我认识的不少朋友都很“忙”,大抵也是如此的生活状态。平时难得一聚。思想要“修炼”么?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修炼它作甚?</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很多人都对所谓的成功、幸福以物理化的指标来进行圈定,实质上是以所谓的物质财富的积累标准来界定所谓成功,或者所谓幸福。可恶的是,一些所谓专家还炮制了什么“幸福指数”来进一步对生活舒适度进行度量。这些东西都忽略了精神需求,而人们精神需求是远远超出物质期望的,这是个极其简单的道理。给了你一大堆金钱就代表了你成功了或者幸福了吗?金钱是永远填补不了精神需求的。毫不客气地说,对于大多数物质生活并不富裕的人来说,精神需求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产品,你难于想象在你困顿的时候,还指望游山逛水或者同你心仪已久的异性朋友去吟诗赏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上的修炼,或者说精神上的修炼,是十分有用的。起码让人知道“知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这样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道理。</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人性好攀比。常以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现时的社会和企业常使人们要奋斗、自强不息,或者要赶超。在企业中工作,无时不倍感压力。这些压力除了来自于生存以外,更来自于组织系统中对于自身位置的可能替代,或者对于优秀者的崇羡心理。再者,生活中无时不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冲击,比如经济上的,情感上的,或者某种异变,都会使我们的内心产生动荡、烦恼、压抑、苦闷等。简单说来,就是周遭状况极大影响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而我们所谓的不幸福,也盖源于此。佛家所说的修持,其一就在于“戒”,以各种修行的规范来断灭诸恶业。比如佛家弟子严格斋戒、金钱戒、妄言妄念等,就是从身、口、意的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使自己滋生各种贪妄习行,从而修身。从我们职业人士来说,为自己制定一套修身准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如僧人那样苦修所遵循的清规戒律倒是无可必要,但是一些自我限制的要求还是应该有的。比如养成对自己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对他人热忱大方的待人之道;不轻言承诺、注重信义;不见利忘义、诚恳待人,乐于助人,广结善缘;少言善思,博览群书,等等。这些自我约束的规则,在于修身立己,这同《大学》中所说的“修身而可以齐家”的道理是一致的。自我约束,严以律己,才是思想修炼的第一步。</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长久以来,我们养成了一种人事不分的混沌逻辑。“因人成事”的观念影响了我们数千年,使我们长期受人事不分的困扰。这些困扰在于当事情与自己有关的时候必然影响内心的平静,这与“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古老格言又格格不入。人们又喜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加以喜评论他人,任意臧否,岂不知这正是“品头论足”,饶舌而作“口”的“恶业”呀!就是说,这样的不负责任地评论他人,是在给自己积累坏的因素呢。事就是事,和自己分开,时刻想到所有的事情是机会使然,与自己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自己一直在努力,那是因为你在努力积累一些成事的因素,不是成事的必然结果而已。大可不必把事情放在心上。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脱离诸多俗事所带来的纠葛和滋生的烦恼,获得宁静的自我。所谓“一切皆谓我自然”,所有周遭的一切事情,都是因为我自然对待而自然发生,于我何干?大可不必锱铢必较。使自己远离贪妄、期待和自私,从而心底无私天地宽,退后一步成自在!</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佛家关于“定”的修持,叫作“禅定”。通俗来说,就是静虑,或者静思。这是说人要有一种定力,能够抵挡诸多诱惑。定力从何而来?在于守住自我的原则,因为我们为自己制定了一套修身的自我约束的规矩,这些就是自我的原则。当然,有时候我们的行为举止,都恪守自我约束的规则了,但是偶尔心里还会想一想,在佛家,那就是犯戒了,那是诱惑,想都是不能想的。否则,定的修持也就失败了。我们职业人士的修炼,倒不是不能想,而是克制自己不去想,这样我们才能屏弃一些我们那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妄念),以及一些贪念,从而保持心境清明。这是修定力,能使我们时刻保持镇定自如,从容面对外界企图加给我们的莫明烦恼,使自己在自我修炼的生活中朝自己的幸福迈进。</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心境清明而不混沌,不为诸多世事所扰,还需要我们有大智慧,能够明了事物变化的真相,才能不为所扰。既然我们都清楚事物变化的真相了,还对我们有什么诱惑呢?对于佛家来说,慧的修炼包括“智”和“慧”两方面。无知不成智,对一切事物的变化了然于胸,必然要精于书道。刻苦学习是修智的必由之路。而“慧”,则是“智”用,以事物变化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不会堕入毂中,不为人之工具,永为自由自在之身,事来则为,事不来则静,所谓守住自我成一统,清净而成天下正。</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本人对佛学几无所知,仅以皮毛加以身修,得些许感受。得以笔书,诚惶诚恐,惟众朋友批评指正!</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0pt"><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SIZE: 10pt; 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2008</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2</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2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SPAN></SPAN></P>

demodemo 发表于 2008-2-22 10:45:16

<p>不错。</p>

MKG95 发表于 2008-2-22 12:49:54

挺好 顶一下

lanbotian 发表于 2008-2-22 15:39:26

<p>不错的文章,感谢楼主</p>

小狗的骨头 发表于 2008-2-24 21:37:01

<p>呵呵,开心,和rgang的思想经历大有相似之处,探讨一二......</p><p>佛者,觉也,不禁想到扬子在佛学版的一个帖子,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何才是回头?觉也,返观自我(心),正所谓“自知者明,知人者智”.......</p><p>智慧的来源有三个方面:</p><p>1。闻所成慧&nbsp;&nbsp; 2。思所成慧&nbsp; 3。修所成慧</p><p>闻思修三者相辅相成,也如《六祖坛经》云: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p><p>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p><p>佛家对世界人生的看法及解脱之道:</p><p>诸行无常(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万事万物都在随时变化,虚幻的存在)</p><p>诸法无我(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思想都源自外界,思想是真我吗?谁在吸收思想?)</p><p>涅盘寂静(解脱烦恼而得常乐我净,即真正的自由,不受万事万物之束缚,大自在)</p><p>个人比较喜欢简单,所以也特喜欢六祖关于在家人如何修行的开示:</p><p>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锁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p><p></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4 21:43:00编辑过]

rgang 发表于 2008-2-24 22:05:54

<p><font size="2">&nbsp; 很高兴小狗的骨头能过来作一番点化。我不通佛理,只是受一隐者的些许点拨而开始看一些有关自我修炼的书本而已,始有所得,记诸笔端。一方面研究诸家学说,探询其中的究竟,另一方面也在为自身寻一条静心之路,其中的乐趣能与人分享,则善莫大焉。</font></p><p><font size="2">&nbsp; 烦恼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本人大约能做的,也只有尽量克制烦恼了。所谓六根不净,不成正果吧(笑)!那么克制烦恼,佛家的学说中便有真谛可寻,因一切皆由心起,“鸳飞唳天者,望峰息心”固然是有些消极了,但是通过修炼能够灭却一切妄念,才是正心之本。还望诸朋友都来聊聊有关这方面的修炼,互相交流体会,融会贯通,得己益人,也是好事一件。</font></p>

cnsdier 发表于 2008-2-25 14:09:28

小狗的骨头 发表于 2008-2-25 22:11:23

<p>呵呵,纯属探讨,顺便总结下所领悟的佛理.........</p><p>rgang真有福份,能有人指引,我可没那么幸运,几乎初学佛者该掉的陷阱几乎都掉进去了,从消极到积极,从傲慢到平和(一辈子的事),包容他人分寸的把握等等还有许多东西还要自己去体悟实践....</p><p>不过静心读书也是修炼定的方法之一,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p><p>春节期间,看电影版的《天龙八部》,无崖子传完功力给虚竹之后死去,李秋水与天山童姥经历生死之后,淡然离去.....在她们回望最后一眼尘世间的时候,电影用一句对白来形容她们此时的心境:</p><p>人生如梦亦如幻,缘生缘灭还自在.....</p><p>hoho,我们的人生万事万物就是由各种因缘而成,缘生缘灭,流转不息........</p><p>所以,随缘度日,随缘不是消极,而是平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当然需要定力,否则很容易就心随境转了.....</p><p>有了定力,就有强大的观察力,以清净之心观察人生世界,无论是减轻烦恼还是事业,都有莫大的帮助。</p><p>可以说佛学就是内功心法,世界的各种技能就是招式,单有内功而无招式难于行走世间,有内功有招式</p><p>自然可以方便行走世间,做自己想做的事......</p>

tinateng2008 发表于 2008-2-26 19:45:15

不懂佛法,不信佛事,但是感谢楼主分享,佛的精神境界点拨的很精彩!

yantting 发表于 2008-2-27 09:44:05

不错,仔细再拜读一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戒、定、慧”与精神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