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licai 发表于 2008-1-23 20:22:33

马云的为人之得与用人之误

<div class="from_info"><span class="linkRed02">本文发表于《<a href="http://www.china-cbn.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333333">第一财经日报</font></a>》</span></div><div class="artibody" id="artibody"><p>  黄志猛</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马云的自信心指数,是一个优秀的商业领袖所需的最佳水平——充满自信但绝不至于自负。马云是一个真正经历了风雨的人,在最寒冷的冬天,当他们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右手相互温暖时,其信心便由生铁炼成了钢</font></p><p>  2007年年底,刚刚上市不到两个月的阿里巴巴宣布了一次大面积的高层调整,令人眼花缭乱。虽然阿里巴巴对外宣传这“并非人事动荡”,但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有的被换岗、有的要休整、有的去学习——很难被认为是一个公司的正常行为。</p><p>  这份调整名单如下:集团CTO吴炯、资深副总裁李旭晖、淘宝网总裁孙彤宇、集团COO李琪,将先后离开现职,进行学习和休整;而雅虎(中国)CEO曾鸣则调回集团,重新担任参谋部参谋长,集团资深副总裁金建杭调任雅虎(中国)总裁,支付宝公司总裁陆兆禧调任淘宝网总裁,淘宝网副总裁邵晓锋调任支付宝公司执行总裁。</p><p>  类似的大调整,阿里巴巴在一年之前刚刚进行过,上述不少人就是一年前才到任的。以雅虎(中国)CEO一职为例,自2006年10月以来,如此短的时间之内竟然三度换帅——先是谢文,然后是曾鸣,现在又换成金建杭。</p><p>  如此频繁地换帅,显然不太正常。马云虽然被称为“全球电子商务教父级人物”,但在识人用人方面,还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在分析马云的识人用人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他的创业历程,并对他的基本领导风格作一个初步了解。</p><p>  和上期“理才笔记”的主角朱骏一样,马云也是典型的孔雀型性格,在塑造品牌、自我宣传、鼓舞人心方面有天生的优势。但马云和朱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在自信心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p><p>  马云的自信心指数,是一个优秀的商业领袖所需的最佳水平——充满自信但绝不至于自负。马云是一个真正经历了风雨的人,在最寒冷的冬天,当他们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右手相互温暖时,其信心便由生铁炼成了钢。成功之后,马云还是这样说:“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这句话当然是谦虚之言,却表明他已经非常成熟。</p><p>  孔雀型的人把愉悦、快乐、被团队成员和社会认可看得非常重要。在这一方面,朱骏通过玩足球来寻找快乐,马云却运用自身的这一优势营造出一个热情、快乐、充满激情的企业文化,有一句歌词唱得极有意思:“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p><p>  孔雀型的人说服力强。马云不仅能够说服创业时期的“十八罗汉”与他共同熬过寒冬,甚至在寒冬时还能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加入阿里巴巴。台湾人蔡崇信是一家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驻亚洲代表,他赴杭州洽谈投资,推心置腹交谈之后,蔡竟然要加入月薪只有500元人民币的阿里巴巴,成为阿里巴巴的CFO。后来蔡的妻子告诉马云:“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p><p>  自信而不自负的孔雀型领导者,社交能力极强。他们通过“朋友遍天下”促进事业的发展,“西湖论剑”和“网商大会”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2000年,马云请金庸穿针引线,广发英雄帖,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新浪王志东、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等人纷纷赴约,在如诗如画的西湖边共商互联网的发展对策,这就是日后互联网界一年一度的“西湖论剑”。除了这一行业顶级人物的聚会以外,马云又发起了“网商大会”,将各路江湖英雄每年聚拢在阿里巴巴的周围。</p></div><div class="invisible" id="reference"><div class="from_info">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nbsp;03:10&nbsp; <span class="linkRed02"><a href="http://www.china-cbn.com/" target="_blank"><font color="#333333">第一财经日报</font></a></span></div><div class="artibody" id="artibody"><p>  黄志猛</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马云的自信心指数,是一个优秀的商业领袖所需的最佳水平——充满自信但绝不至于自负。马云是一个真正经历了风雨的人,在最寒冷的冬天,当他们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右手相互温暖时,其信心便由生铁炼成了钢</font></p><p>  2007年年底,刚刚上市不到两个月的阿里巴巴宣布了一次大面积的高层调整,令人眼花缭乱。虽然阿里巴巴对外宣传这“并非人事动荡”,但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有的被换岗、有的要休整、有的去学习——很难被认为是一个公司的正常行为。</p><p>  这份调整名单如下:集团CTO吴炯、资深副总裁李旭晖、淘宝网总裁孙彤宇、集团COO李琪,将先后离开现职,进行学习和休整;而雅虎(中国)CEO曾鸣则调回集团,重新担任参谋部参谋长,集团资深副总裁金建杭调任雅虎(中国)总裁,支付宝公司总裁陆兆禧调任淘宝网总裁,淘宝网副总裁邵晓锋调任支付宝公司执行总裁。</p><p>  类似的大调整,阿里巴巴在一年之前刚刚进行过,上述不少人就是一年前才到任的。以雅虎(中国)CEO一职为例,自2006年10月以来,如此短的时间之内竟然三度换帅——先是谢文,然后是曾鸣,现在又换成金建杭。</p><p>  如此频繁地换帅,显然不太正常。马云虽然被称为“全球电子商务教父级人物”,但在识人用人方面,还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在分析马云的识人用人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他的创业历程,并对他的基本领导风格作一个初步了解。</p><p>  和上期“理才笔记”的主角朱骏一样,马云也是典型的孔雀型性格,在塑造品牌、自我宣传、鼓舞人心方面有天生的优势。但马云和朱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不同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在自信心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p><p>  马云的自信心指数,是一个优秀的商业领袖所需的最佳水平——充满自信但绝不至于自负。马云是一个真正经历了风雨的人,在最寒冷的冬天,当他们用自己的左手握住右手相互温暖时,其信心便由生铁炼成了钢。成功之后,马云还是这样说:“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这句话当然是谦虚之言,却表明他已经非常成熟。</p><p>  孔雀型的人把愉悦、快乐、被团队成员和社会认可看得非常重要。在这一方面,朱骏通过玩足球来寻找快乐,马云却运用自身的这一优势营造出一个热情、快乐、充满激情的企业文化,有一句歌词唱得极有意思:“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p><p>  孔雀型的人说服力强。马云不仅能够说服创业时期的“十八罗汉”与他共同熬过寒冬,甚至在寒冬时还能吸引外部的优秀人才加入阿里巴巴。台湾人蔡崇信是一家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驻亚洲代表,他赴杭州洽谈投资,推心置腹交谈之后,蔡竟然要加入月薪只有500元人民币的阿里巴巴,成为阿里巴巴的CFO。后来蔡的妻子告诉马云:“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p><p>  自信而不自负的孔雀型领导者,社交能力极强。他们通过“朋友遍天下”促进事业的发展,“西湖论剑”和“网商大会”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2000年,马云请金庸穿针引线,广发英雄帖,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新浪王志东、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等人纷纷赴约,在如诗如画的西湖边共商互联网的发展对策,这就是日后互联网界一年一度的“西湖论剑”。除了这一行业顶级人物的聚会以外,马云又发起了“网商大会”,将各路江湖英雄每年聚拢在阿里巴巴的周围。</p></div><div class="invisible" id="reference">马云已经从“青蛙”变成了“王子”,他已经超越了自己。和许多孔雀型领导者不一样,孔雀容易多元化,但马云却做到了聚焦;和许多新锐企业家不一样,马云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不骄狂,这使他更具领导魅力。所以,马云已经成为中国新锐企业家中的代表性人物。 <p>  对于马云来说,从优秀到卓越,只剩下关键的一步,那就是更有效地识人用人。点评马云的识人用人,并非对他的不敬,而是希望他能海纳百川,反思来自第三方的热眼旁观。我们以雅虎(中国)为例,分析马云的用人失误。</p><p>  当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后,马云用谢文担任CEO。谢文有一份相当漂亮的简历:1981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随后赴美留学,开始从事投资咨询工作;1996年回国,出任中公网的CEO,成功地收购了联众游戏,并使之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在线游戏网站;2003年又担任了和讯网CEO。谢文在业界征战沙场多年,素有中国互联网“活地图”之称。2006年10月17日,他接掌了雅虎(中国)帅印,然而,仅仅42天后,谢文就闪电般地下课了。有消息说,当马云在宣布谢文离职时,台下有不少人鼓掌相庆。</p><p>  谢文的下课,宣告了马云看人的走眼,他到底失误在哪里?</p><p>  和许多企业家一样,马云的识人方法更多的还是一个直线思维,缺乏平面思维的高度。720度理才应用研究中心认为:人的能力是一个面积——它由两个维度构成,纵坐标是他的显性能力(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直线型成长经历),横坐标是他的隐性能力(如成就动机、性格、洞察力、决断力、精力等软指标),人才在纵、横坐标上的得分所组成的面积才是他的实际能力。对任何一个维度的评价缺失,都会在用人上造成风险。</p><p>  从简历来看,谢文的显性能力得分很高,但他的隐性能力似乎是一个问题。当谢文下课时,台下不少人鼓掌相庆,可以看出谢文的人际关系能力不怎么样。谢文被圈内人一致公认为是个“个性比较强”的人,敢想敢说,他先前在中公网与和讯网的辞职,人际关系紧张都是重要的原因。谢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对互联网的预测,到现在都是100%正确的,基本两年之后都实现了。”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谢文是一个自信心极高的人。</p><p>  自信心和性格都是隐性才能的组成部分,联想到我们身边的人,如果一个人性格很强势,又加上自信心极高,而不把别人瞧在眼里,这样的能力组合就会形成不良的人际关系。具有这种隐性能力的人,当他空降到一个公司领导一支智慧型团队时,必然是困难重重。雅虎(中国)的CEO要领导一支庞大的智慧型团队,谢文在这一职位上的隐性能力得分明显偏低。从能力面积来看,他显然难以胜任这一职位。</p><p>  马云当初只看到了谢文的经历与谈吐,对隐性才能显然缺乏有效的识别标准与方法,更不会有能力面积的概念。直到谢文在工作中出了问题以后,马云可能才意识到谢文的性格不合适,于是让个性相对温和的曾鸣接替这个职位,这是又一次走眼。</p><p>  雅虎(中国)相对于百度、Google等竞争对手而言,发展十分缓慢,而对于一个发展缓慢的企业,如果想迅速地改变现状,就是需要一个有魄力的领航人,所谓的魄力换言之就是强势性格。用显性能力与隐性能力所组成的面积来分析,曾鸣过去是一个大学教授,没有企业管理的经历,突然把他推向CEO的高位,显性能力得分不高;其相对温和的性格很难率领团队披荆斩棘,隐性能力的得分也不高,其能力面积也不大。所以,曾鸣于一年后下课,在他上任之时就已经注定了。</p><p>  马云离卓越性领导,只剩一小步!在识人方面,马云不能再是完全凭感觉,而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人才的科学体系。在这一点上,马云应该向同样是孔雀型领导者的柳传志学习,他培养的杨元庆、郭为等人都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顶天立地的人物了。现在看到,马云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让他的下属高管独行其是,在这一点上他已经成熟得很快了。</p><p>  (作者为720度理才应用研究会首席研究员,资深领导力培训专家与咨询顾问)</p></div></div><div id="Sina_AD2"><div id="Sina_AD2"><div id="Sina_AD2">更多精彩文章请进入黄老师博客<a href="http://blog.sina.com.cn/720licai">http://blog.sina.com.cn/720licai</a></div></div></div>

mls2009 发表于 2008-1-24 10:09:13

<p>非常好的文章,但感觉好象没有写完,是不是漏掉了些文字啊?</p><p></p>

xuanzh82 发表于 2008-1-24 10:32:06

<p>谢谢,受教了!</p>

wangzw 发表于 2008-1-24 11:20:13

关于人的能力的阐述还是挺新鲜的,其余的好像没有太多的分析,只是在讲述故事一样!

luenfn 发表于 2008-1-24 12:47:51

没有分析透彻,好像中间有些论证的东西少了点什么,例如,这么大的人事变动,体现出了马云的什么动机,他是怎么考虑的,和他的性格等软性的思维有何关系。这些都需要明确的表述出来。

人生如莲 发表于 2008-1-24 16:41:11

<p>显性与隐性就好像胜任力素质模型一样,同意这个东西需要有一个科学得体系,到了马云这一步的确需要了。</p>

liuye2009 发表于 2008-1-24 19:19:49

文章写的很透彻 显形隐性真的很关键

worthlessb 发表于 2008-1-24 21:43:12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wangran100</i>在2008-1-24 17:31:11的发言:</b><br/><p>对人的能力的分析很独特,值得我们学习.考察员工时多了条参考标准.</p></div><p>.........</p>

sheep204 发表于 2008-1-25 08:23:09

哪里复制来的?

bjbjmaggie 发表于 2008-1-25 10:03:29

<p>好文,顶。</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马云的为人之得与用人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