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新闻
2006年度是中国<a title="hr,人力资源" href="http://mie168.com/human-resource/index.htm" target="_blank">人力资源</a>产业真正走向成熟的一年,人力资源产业炼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重大整合并展现出勃勃的生机。这在去年发生的人力资源领域的重大新闻中,得到了反映和验证。以下,笔者就点评其中的十大新闻。<p> <strong> 一、本土企业胜出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strong></p><p> 2006年1月6日,2006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在上海希尔顿大酒店隆重开幕。由《HR管理世界》<a title="zuzhi-mubiao,组织,目标" href="http://mie168.com/manage/zuzhi-mubiao.htm" target="_blank">组织</a>的本次评选活动历时3个月,世界<a title="pay-welfare,薪酬,福利" href="http://mie168.com/human-resource/pay-welfare.htm" target="_blank">薪酬</a>协会、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美国国际人力资源协会等国际知名机构参与调研,来自6个国家的16名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团参与了活动评审。大会评选出2006年度中国人力资源10大最佳服务机构。其中,最佳薪酬报告机构的桂冠由太和顾问摘取,最佳人力资源<a title="asp,外包,ASP" href="http://it.mie168.com/asp" target="_blank">外包</a>机构的桂冠由中智上海<a title="economy,经济,企业观察" href="http://mie168.com/meeting/economy.htm" target="_blank">经济</a>技术合作公司摘取。</p><p> <em>点评</em></p><p> 近年来,依托有利的地缘优势和人脉资源优势以及对中国管理文化和政治生态的深刻理解,中国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不断汲取国外同行专业技术特长的同时,自身独有的优势也在不断积累、整合,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在若干领域与国际<a title="zhimingqiye,知名企业"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zhimingqiye.htm" target="_blank">知名企业</a>一决高下的实力。此次太和顾问和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国内企业在颁奖盛典上的胜出标志着中国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由高速发展的成长期逐渐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成熟期。 </p><p> <strong>二、中央企业综合<a title="performance-assess,绩效,考核" href="http://mie168.com/human-resource/performance-assess.htm" target="_blank">绩效</a>评价办法正式推行</strong></p><p> 国资委从2006年开始对166家中央直属企业从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方面进行评价,将分出优、良、中、低、差五个等级并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国际标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于2006年5月7日开始实施,将对央企每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判,评价结果将成为各大央企负责人年度和任期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p><p> <em>点评</em></p><p> 由于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等因素的长期困扰,经营效益剧烈波动和管理风险居高不下等问题始终影响着中央直属企业。以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为导向、与国际接轨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推行是本年度中央直属<a title="qiyeguanli,企业管理"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qiyeguanli.htm" target="_blank">企业管理</a>提升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央企业绩效管理及其负责人绩效管理步入科学轨道的显著标志,必将极大地促进大型央企的长期、稳定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p><p> <strong>三、中国人才国际<a title="compete,竞争"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compete.htm" target="_blank">竞争</a>力在世界大国中位居第四</strong></p><p> 2006年7月,中国社科院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六个世界大国的人才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已位居第四,领先于俄罗斯和印度,但仍远逊于美国、日本等人才强国。</p><p> <em>点评</em></p><p>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和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已远远领先于印度并在不久前超过了俄罗斯。目前,中国人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的规模上(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劳动力数量的巨大);而中国人才的劣势则集中表现在研究/发展以及公共教育经费相对美、日等国仍严重偏低。进一步增加国家<a title="yanfa-gongyi,研发,工艺" href="http://mie168.com/manage/yanfa-gongyi.htm" target="_blank">研发</a>和教育投入、大力开发全社会的研发和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已成为摆在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p><p> <strong>四、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日暨高峰论坛成功举办</strong></p><p> 2006年8月18日中午由全国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人力资源沙龙、人力资源杂志社与太和顾问联合举办的“2006中国人力资源日暨高峰论坛”于北京广西大厦和上海华亭宾馆两地同时举行,诸多著名企业高管、人力资源总监、专家学者光临,北京会场和上海会场共汇聚了1000多人,还吸引了一些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和西班牙的专业人士,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p><p> <em>点评</em></p><p> 自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日暨高峰论坛在上海首次举办以来,8月18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自己的节日受到各行业、各地区人力资源经理人的普遍欢迎,已逐步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界生根、开花。随着中国人力资源产业的不断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者社会价值的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日将会很快与<a title="jiaoshi,教师"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jiaoshi.htm" target="_blank">教师</a>节、护士节、记者节等荣誉职业节日一样得到全社会的接受与认可。</p><p> <strong>五、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颁行</strong></p><p> 11月17日,国家人事部公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a title="renshi,人事管理"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renshi.htm" target="_blank">人事管理</a>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p><p> <em>点评</em></p><p> 中国目前国家和各级地方事业单位(主要为教、科、文、卫、医等公益性、服务性单位)总数超过110万,在职人员总数已达到3000万人,机构臃肿、冗员充斥、官民比例失调等情况非常普遍。此次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学历、工作年限等任职资格以及各等级人员数量、比例首次做出全面指导性规定,标志着中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已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必将有利于中国事业单位<a title="management,经营管理" href="http://mie168.com/manage/management.htm" target="_blank">经营管理</a>效益的普遍提升。</p><p> <strong>六、年度中国10大管理实践揭晓</strong></p><p> 《世界经理人》杂志于2006年11月公布了“2006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调查结果。《世界经理人》组织的该项调查历时四个多月,向七十多万名中国经理人发出了调查问卷,并通过对各领域权威管理专家和知名企业进行深入采访和研究,在结合影响力、<a title="chuangxin,创新"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chuangxin.htm" target="_blank">创新</a>力和适用性指标基础上,得出了本年度的“中国十大管理实践”。其结果如下:</p><p> 1.本土企业强强并购(代表实践:<a title="gome,国美" href="http://mie168.com/qiye/gome.htm" target="_blank">国美</a>合并永乐、分众合并聚众、万科合并南都)</p><p> 2.雇主形象管理(代表实践:浪莎、<a title="ibm,IBM" href="http://mie168.com/qiye/ibm.htm" target="_blank">IBM</a>、<a title="BASF,巴斯夫" href="http://mie168.com/qiye/BASF.htm" target="_blank">巴斯夫</a>塑造雇主形象的做法)</p><p> 3.关键人才管理(代表实践:<a title="wal-mart,沃尔玛" href="http://mie168.com/qiye/wal-mart.htm" target="_blank">沃尔玛</a>中国、<a title="yili,伊利" href="http://mie168.com/qiye/yili.htm" target="_blank">伊利</a>集团、<a title="zte,中兴" href="http://mie168.com/qiye/zte.htm" target="_blank">中兴</a>通讯的关键人才管理规划)</p><p> 4.<a title="lanhaizhanlue,蓝海"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lanhaizhanlue.htm" target="_blank">蓝海</a><a title="zhanlue,战略" href="http://mie168.com/manage/zhanlue.htm" target="_blank">战略</a>(代表实践:<a title="focusmedia,分众传媒" href="http://mie168.com/qiye/focusmedia.htm" target="_blank">分众传媒</a>保住蓝海的方式)</p><p> 5.品牌重新定位(代表实践:<a title="bmw,宝马" href="http://mie168.com/qiye/bmw.htm" target="_blank">宝马</a>、李宁、宜家的重新定位)</p><p> 6.情商管理 (代表实践:263网络通信、百威<a title="pijiu,啤酒"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pijiu.htm" target="_blank">啤酒</a>的情商管理)</p><p> 7.体育营销(代表实践:<a title="lenovo,联想" href="http://mie168.com/qiye/lenovo.htm" target="_blank">联想</a>、<a title="snowbeer,雪花" href="http://mie168.com/qiye/snowbeer.htm" target="_blank">雪花</a>啤酒的体育营销)</p><p> 8.营造创新的环境(代表实践:<a title="microsoft,微软" href="http://mie168.com/qiye/microsoft.htm" target="_blank">微软</a>、<a title="google,Google,谷歌" href="http://mie168.com/qiye/google.htm" target="_blank">谷歌</a>、海沃氏等在工作环境上的创新)</p><p> 9.自主创新(代表实践:迈瑞、<a title="tcl,TCL" href="http://mie168.com/qiye/tcl.htm" target="_blank">TCL</a>的创新之路)</p><p> 10.组织变革(代表实践:国泰君安证券的薪酬制度、绩效管理和组织架构的变革)</p><p> <em>点评</em></p><p> 2006中国十大管理实践评审中,涉及人力资源领域的管理实践就占据了半壁江山(雇主形象管理、关键人才管理、情商管理、营造创新的环境和组织变革);由于调查结果来自中国数十万<a title="jingliren,职业经理人"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jingliren.htm" target="_blank">职业经理人</a>的广泛共识,其代表性意义非同寻常。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各类组织管理中重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a title="life,生活,工作之余" href="http://mie168.com/job/life.htm" target="_blank">生活</a>和组织管理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影响因素。 </p><p> <strong>七、海外人才引进实现历史性突破</strong></p><p> 从12月17日结束的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获悉:2006年,中国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人才资源,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成效明显,全国共聘请了外国专家、港澳台专家40万人次。几十万海外专家在各条战线上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p><p> <em>点评</em></p><p> 2006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引进海外智力资源:国家外国专家局精心制定了引进国外智力的“十一五”规划,颁布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条例》,集中表彰了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其中49名外国专家还被隆重授予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在上述举措的有力贯彻之下,全国聘请海外专家的数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海外人才的质量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是中国人才管理领域思想解放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吸引力日益增强的明证。</p><p> <strong>八、中国<a title="fangdichan,房地产"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fangdichan.htm" target="_blank">房地产</a>业薪酬增幅领先</strong></p><p> 2006年末,太和顾问发布了2006年度中国房地产、证券、高科技、<a title="yiyao,医药"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yiyao.htm" target="_blank">医药</a>、快速消费品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房地产业薪酬增幅继续领先(增幅为16.8%);证券、医药行业薪酬呈稳定之势;快速消费品行业薪酬增长显著。</p><p> <em>点评</em></p><p> 2006年中国房地产业的薪酬增长率尽管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15%以上的增幅,令人叹为观止!房地产业人员的薪酬水平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数量、规模以及档次直接相关,与企业实际规模、经济性质也有相当大的联系。年度薪酬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业2006年度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三年以来大型/超大型房地产企业不断涌现以及大型/超大型房地产项目的不断成功运作,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普遍获得提升----这对于中国整个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p><p> <strong>九、中国网络<a title="zhaopin,招聘"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zhaopin.htm" target="_blank">招聘</a>产业规模再创新高</strong></p><p> 2006年12月,上海艾瑞市场<a title="jianli-zixun,咨询,监理" href="http://mie168.com/manage/jianli-zixun.htm" target="_blank">咨询</a>公司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招聘的市场规模大约为8亿元人民币,2006年这一规模激增到11.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高达43.8%。进一步的预测显示:中国的网络招聘市场会在未来5年继续保持每年40%的增长率,在2010年达到46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p><p> <em>点评</em></p><p> 由于信息传播量的巨大和传播速度的快捷,网络招聘在当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6年度,网络招聘已成为中国企业和其他各类组织人员招聘的首要选择,各类组织在人员数量补充、人力质量提升以及人员结构优化组合过程中对网络招聘的依赖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招聘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网络招聘目前已发展成为与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a title="peixun,培训" href="http://mie168.com/human-resource/peixunfazhan.htm" target="_blank">培训</a>鼎足而立的三大HR“黄金”子行业并将在未来若干年始终保持高速成长的态势。</p><p> <strong>十、中国人力资源博览会半年之内成功连办三届</strong></p><p> 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博览会组委会分别于7月、11月和12月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国内外知名展商总数超过400家,吸引观众及<a title="caigou-wuliu,采购,物流" href="http://mie168.com/manage/caigou-wuliu.htm" target="_blank">采购</a>商总计约40,000人。展会分为高层经理人教育机构、培训咨询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系统开发机构、人才服务机构、HR配套服务机构及HR专业<a title="meiti,媒体"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meiti.htm" target="_blank">媒体</a>五大展区。2006中国人力资源产业论坛、2006中国顶尖HR机构信息发布会、中国企业领袖与HR<a title="F2F,精英" href="http://mie168.com/CEO/F2F.htm" target="_blank">精英</a>慈善晚宴以及《绝对挑战》人博会专场与博览会同期举办。其中,第二届人力资源博览会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协会、组织以国际展团和专业观众组团的形式参加展会;第三届人力资源博览会上,“人博会”与世界人事管理协会又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a title="guojihua,国际化" href="http://mie168.com/zhuanti/guojihua.htm" target="_blank">国际化</a>发展路线。</p><p> <em>点评</em></p><p> 自2005年首届中国人力资源博览会在苏州成功举办以来,作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唯一专业展会的“人博会”的蜚声海内外,目前已成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最知名的品牌和行业风向标。能够在短短半年之内在不同城市连办三届,这本身就说明了“人博会”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将人力资源产业链的全貌高度浓缩、完整呈现的努力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震撼了人们的传统理念!中国人力资源博览会2006年度的连续成功热办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产业已完全进入成熟期并开始走向国际化;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将逐步成为整个亚洲地区的人力资源产业的核心市场并引领整个亚洲地区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br/></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