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宏伟 发表于 2008-1-3 12:45:19

家书2008-1:雕刻时光

<p></p><p>作者:金宏伟<br/>出处:栖息谷</p><p><br/>正文</p><p>何力(《经济观察报》原主编)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说,他们报社想尝试编辑坐班制,但遭到了群体性反抗。 而让何力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反对坐班制的人中,越是平时工作努力的,越是在情感上反对坐班制。何力问参会的其他人,这是为什么?&nbsp; </p><p>当时,我个人给他的回答是,坐班制没效率,只适合流水线作业的工种,而不适合脑力工作者。</p><p>首先:北京的交通成本高。据某网站调查,北京普通员工上下班一次平均花费三到四个小时,而且一路被挤,心情浮躁,影响工作情绪。其次:编辑需要思考。而坐班这事,一屋子人杂七杂八的在一起,聊天的,搞笑的,打情骂俏的,打电话的……想写点东西却总没个耳根清静的时候。</p><p>曾经有个笑话说:西方人讲计划、讲守时,因为西方是商业社会,前一分钟和甲谈生意,后一分钟又要与乙谈合作,所以每一分钟都要计划好,每一分钟都耽误不得。而中国人则讲感觉,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今天是种地,明天还是种地,农民只要守在地头,看着自己的庄稼没长草、没被人或牲畜糟蹋、没缺水,那么农民的心里就会很踏实,至于自己“守地头”的行为是否有效率则不做考虑。由此观之,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商业外衣下的农业社会”阶段,农民成立了企业,也开始学着重视时间。但是,农民重视的时间不是“何时应该除草、何时应该灌溉”的商业社会的“计划性时间”,而是员工必须按时打卡的“时间性时间”。“时间性时间”与“计划性时间”的不同在于,“计划性时间”重视流程的监督与反馈,而“时间性时间”只重视“守时”而忽视对质量的控制,所以,农民成立了企业,只要每天都看到员工来按时上班,他心里就踏实了,而至于员工在做什么,他反倒不做计较。</p><p>由此,为了洗刷上述西方人对我华夏民族的恶毒嘲笑,也为了配合“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口彩,更为了德鲁克曾经说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会从规划时间入手。”《家书》2008年第一期的主题是“规划时间”。下面的,是一组关于此主体的文章。</p><p></p><p>雕刻时光<br/>谁背上了猴子?<br/>新时代时间管理<br/>触摸时间的感觉<br/>认清自己的时间层别 <br/>计划你的人生<br/>&nbsp; </p><p>术</p><p>操纵时间的方法<br/>能看出工作重要性的方法<br/>十五分钟会议术<br/>信息促效法<br/>办公促效法<br/>沟通促效法<br/>通勤促效法<br/>时间管理的13个法则<br/>15种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获得平衡</p><p>行</p><p>成功者怎样管理时间<br/>高效时间管理系统<br/>让你的个人效率翻三倍<br/>5大技巧,让工作变简单</p><p><br/>众</p><p>FTF和GTD时间管理方法简介和资源汇总<br/>时间管理系列图书评价<br/>浪费时间的39种方式<br/>15种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获得平衡<br/></p><p>&nbsp;</p><p>该贴来自群组:<a href="http://www.21manager.com/groupindex.asp?groupid=142" target="_blank"><font color="#ff0000"><b>《家书》交流</b></font></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 13:10:29编辑过]

tinateng2008 发表于 2008-1-3 20:31:23

楼主辛苦!致敬!

fcoopratio 发表于 2008-1-4 11:35:12

楼主这么快就把08年1期的家书规划出来了,效率就是高,热切并耐心的期盼中......

金宏伟 发表于 2008-1-4 11:45:04

<p>多谢,不辛苦,职责所在。</p><p>文章已经全都弄好了,只等印刷</p>

kelonsh 发表于 2008-2-28 16:16:49

金兄辛苦,我们翘首企盼新一期的家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书2008-1: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