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发表于 2007-12-17 10:12:29

知识风暴之专题三十三:“过剩”、“管制”、“垄断”和“以药养医”下的中国医药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3">“过剩”、“管制”、“垄断”和“以药养医”下的中国医药<br/></font></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和君咨询医药事业部</p><p align="left"><br/>&nbsp;&nbsp;&nbsp; “过剩”的中国医药,产能闲置50%以上,为了生存,恶性竞争,自相残杀。</p><p>&nbsp;&nbsp;&nbsp; “管制”是指药品价格由政府管制——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备案)和中央政府主导下的药品降价,十年来已经进行22次,凸显“价格管制”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力。</p><p>&nbsp;&nbsp;&nbsp;&nbsp; “垄断”: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行政垄断、医院垄断和医生垄断。</p><p>&nbsp;&nbsp;&nbsp; 行政垄断是政府垄断采购(药品集中招标),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当前药品行政垄断的主要表现。医药企业的药品如果不能通过药品招标关,在这个省就失去了生存的机会。</p><p>&nbsp;&nbsp;&nbsp; 医院垄断是医院对药品的垄断采购,一个药品即使中标,并不表明就可以进医院,药品要想进入医院还需要科室主任、药事委员会、主管院长层层把关,进药标准由医院单方面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药品不能顺利通过这些关口,它这家医院的销售就是“零”;</p><p>&nbsp;&nbsp;&nbsp; 医生垄断是指医生对处方的垄断,药品进入医院,如果医生不开处方,药品依然卖不动。在医院里(特别是住院病人),患者用什么药完全由医生决定,患者没有选择权,甚至没有知情权,信息完全不对称,所以,医生对患者是垄断供应者。<br/>&nbsp;&nbsp;&nbsp; “以药养医”:医药企业背负起医院发展经费来源和医生收入提高的重担,每年有近千亿元资金以药品为桥梁,从医药企业转移到医院和医生手中。</p><p>&nbsp;&nbsp;&nbsp; “管制”和“垄断”已经把医药企业压迫得难以站立;“以药养医”的沉重包袱又让企业举步维艰。</p><p></p><p>&nbsp;&nbsp;&nbsp; 处方药企业,必须有承受巨大压力的能力,高超地解决上述问题,否则难以生存:</p><p>&nbsp;&nbsp;&nbsp; (1)应对药品降价能力:药品价格定的过低或者被降价幅度过大,直接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为此,外资医药企业想方设法享受原研药高定价权,国内医药企业挖空心思争取药品“单独定价”权或者“优质优价”权,获得特权,就获得了价格空间,就有能力进行市场操作。</p><p>&nbsp;&nbsp;&nbsp; (2)应对招标的能力:如果一个地方不中标,这个地方就彻底死亡;因此,医药企业对每个地区的招标都十分重视,确保高价中标。</p><p>&nbsp;&nbsp;&nbsp; (3)开发医院的能力:中标仅仅获得了药品进医院的许可证,能否进医院,需要企业攻克医院的层层关口;医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开发医院,只有开发大量医院,才能有更多的销售区域。</p><p>&nbsp;&nbsp;&nbsp; (4)让医生开方的能力:药品进入医院后,医生是否选用,完全由医生决定,医药企业需要对医生进行公关,让医生愿意开自己的药;否则,即使中标、即使进了医院,也不会有销量。</p><p>&nbsp;&nbsp;&nbsp; 同样面对“过剩”、“管制”、“垄断”和“以药养医”环境的医药企业,境遇各不相同,近几年在处方药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都是上述问题解决好了的企业。</p><p>&nbsp;&nbsp;&nbsp; 后“以药养医”时代,医药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在“以药养医”时代发育起的各种能力,在后“以药养医”时代还有用吗?</p><br/>

joexsl 发表于 2007-12-18 13:48:32

路过,支持一下。

zjy689 发表于 2007-12-31 11:31:48

<p>有道理</p>

yixin213 发表于 2008-4-30 12:11:56

解决医药问题有很多成熟的办法,关键是利益驱动,办法无法实施

ljxxinle 发表于 2008-7-16 23:19:42

现在的医药企业已经到了苦不堪言的境地,一方面药品的利润被医院掠取大半,一方面研发费用投入巨大,中国的医药企业何时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识风暴之专题三十三:“过剩”、“管制”、“垄断”和“以药养医”下的中国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