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赛维浮沉1
<p> 11月一个天空阴沉的早上,本刊记者在江西吉安市郊一个破败的小院子里找到了齐建华,她在这里雇佣了不到10个工人,进行一些劳保手套的加工。我希望她谈谈那位中国新晋的太阳能产业首富。1993年时,齐是吉安外贸进出口公司的副总经理,正是她发现了那位叫彭小峰的年轻人,后将其招聘入这家公司的业务科。</p><p> 彭小峰应该感谢齐给予他的这次机会。彭生于1975年,父亲是吉安地</p><p>区安福县洲湖镇上的一位做服装生意的小商人,他在读完镇中学后以全县</p><p>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后来,他把自己从这样一个简</p><p>朴生活之地,“发射”到在海外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中国富豪行列之中—</p><p>—他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上市,胡润财富榜将</p><p>他的个人财富估值为400亿元。完成这一“大跃进”,彭只用了2年时间。</p><p> 彭在1997年离开了吉安,辗转到苏州开始做安全防护用品生意。此后</p><p>,他再也没有回过这家外贸公司。“只有我叫他小彭,现在也是。有一年</p><p>过年时,他带着媳妇到我家来过一次。”在摆着许多劳保手套样品的办公</p><p>室里,齐建华很快给自己点上一支烟,“我也不主动去找他,即使有钱也</p><p>是人家的。”闲时,她就和原来的同事们打打麻将。</p><p> 这个“聪明、好学、肯吃苦”的年轻人在辞职时曾游说齐建华一起出</p><p>来闯荡,齐拒绝了。两人的人生轨迹自此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齐所在外</p><p>贸公司迅速衰落,她本人也于2000年退休后开始了现在的生意。彭小峰则</p><p>在江西的另一个城市新余建立起了一个太阳能产业的帝国。</p><p> 在新余郊外土地平旷的经济开发区北面,远远便可看到一个巨大的拱</p><p>形大门,从这里进去,就是彭的“紫禁城”,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p><p>。多达6000多名的工人每天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效率生产着太阳能多晶硅片</p><p>,全世界最大的20家太阳能公司中有14家是它的客户。新余,这个110万</p><p>人口的小城市曾经梦想着成为一座钢铁之城,但在数年前当地钢厂衰落后</p><p>,它现在则寄望于成为中国的“硅片之都”。当地政府把赛维作为一号工</p><p>程来支持,提供“24小时保姆服务”。“我刚来的时候全市规模以上企业</p><p>的销售收入总和只有100多个亿,现在已经达到了500个亿,下一步就是向</p><p>1000亿冲刺。”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说。</p><p> 今年1-9月,新余进出口总额为8.5亿美元,其中赛维就有3亿美元。</p><p>“2005年时新余在各地市的进出口总额排名里倒数第一,现在已成为全省</p><p>第二。”新余海关关长钟海澄告诉《环球企业家》。在这9个月里,赛维</p><p>还和当地另一家企业为中国银行(6.58,0.30,4.78%,进入该吧)新余分行贡</p><p>献了20亿元利润中的1/5。</p><p> 过去的两年中,它还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慷慨赞助者(8月18日,中央</p><p>电视台“欢乐中国行”在新余举办了庆祝赛维上市成功的演出)。本地的</p><p>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开设了太阳能光伏专业,并专门设立了赛维班。这个城</p><p>市还计划建立中国第一所太阳能学院。当地很多人为了进赛维工作,甚至</p><p>需要托关系;一些超过招工年龄的人,居然会拿着其他人的身份证去应聘</p><p>。即使这样,仍有2/3的应聘者会因名额已满而失望离去。</p><p> 新余在江西省中部,从省会南昌要坐2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当</p><p>本刊记者在10月末的一个周二进入这座巨大的迷宫一样的太阳能工厂时,</p><p>正遇到工人换班,无数摩托车潮水般涌出厂门,而更多工人则浩浩荡荡地</p><p>走向食堂。在一个食堂的门口贴着彭小峰的一张贺词,内容是,国庆节期</p><p>间,设备工程部完成了工厂运行以来第一次综合性全面检修,“向你们表</p><p>示祝贺”。</p><p> 彭在2005年7月才开始在这片方圆达5000亩的土地上制造他的“神话</p><p>”。“中国太阳能产业原来基本上没有大规模产业化,”彭小峰在接受《</p><p>环球企业家》独家采访时说,“我算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了。”</p><p> “超级计算机”</p><p> 当18岁的彭小峰在1993年成为吉安外贸进出口公司一名业务员时,中</p><p>国正酝酿着惊人的巨变。由上一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引发的市场经济改革热</p><p>潮正在升腾,1993年召开的新一届“两会”,头等大事就是修改宪法,其</p><p>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动是“市场经济”入宪,“计划经济”淡出。一位两会</p><p>代表在报到时发现,换餐券时不用再交粮票了。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p><p>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p><p>》,共50条,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提供了成套框架。</p><p> 当年7月,央行新一届行长换成了朱基,中国开始以整顿金融市场为</p><p>核心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了15家大</p><p>型跨国公司的代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第一次正式的邀请。外</p><p>商直接投资(FDI)也从这一年开始了长达14年的汹涌增长。</p><p> 所有这些急剧的时代变迁并没有一下子影响到吉安这个小城的生活。</p><p>那是一个柳传志、倪润峰和张瑞敏的时代,杨元庆刚刚在联想崭露头角,</p><p>赵勇也才在这一年加入长虹。与之相比,显然,彭小峰从一开始并不是一</p><p>个惹人注目的天才的未来企业家,他刚刚度过一个简朴的青少年时期,现</p><p>在在齐建华的手下开始了他的“商业学徒"生涯。“他一开始对商业不是</p><p>很懂,性格也比较内向,除了业务之外,与人交流不多。”齐建华回忆说</p><p>。但这个农村来的年轻人的好学勤奋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参加工作第二</p><p>年,彭小峰就有了到欧美等国考察市场的机会。每次出国之前,他都找来</p><p>一大堆书籍,从语言、国情到经济文化无所不包,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p><p>恶补几个星期。</p><p> 彭的外语水平也不错。这些迅速增长的能力让他在1995年就被提拔为</p><p>业务科长。齐建华现在仍清晰记得,在广州参加广交会时,平时不善言辞</p><p>的彭小峰在现场却抓住任何机会主动与外商攀谈。</p><p> 报价,这对任何一个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的生意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p><p>的实战课程。面对客户,他必须报出一双劳保手套包括综合加工成本、汇</p><p>率、海运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在内的合理价格,既让自己有利可图</p><p>,同时又被外商所接受。</p><p> 最初,彭小峰对报价把握不准,每当外商拿出一个样品,坐在旁边的</p><p>齐建华就会快速敲击计算器键盘,根据材质、款式、成本报出一个价格,</p><p>彭小峰把这个价格再报给外商,对方不接受,就继续报价。</p><p> 在这样的实战锻炼中,彭逐渐娴熟地掌握了与外商沟通、谈判和产品</p><p>报价的技巧,他把自己练就成了一台“超级计算机”。彭一直很自豪他的</p><p>这种超常能力,当他后来开始自己做安全防护用品生意,经营3万多种产</p><p>品时,“我从来谈生意都不带计算器,但我报的价格一定是最准的,”彭</p><p>小峰告诉《环球企业家》,“我的想法都是仔细算好并充分准备的。我们</p><p>去跟他谈,把我准备好的东西告诉他,他们觉得合理就接受我的想法。我</p><p>通过算账的方式说服对方。”</p><p> 彭这样度过了四年。在认识彭的人看来,他是一个温和的人,几乎没</p><p>有任何业余爱好。当舞厅开始在吉安流行起来的时候,即使当时已40多岁</p><p>的齐建华都不禁沉迷其中,而彭每天面对的仍然是书本和业务知识,若非</p><p>工作必要,甚至很少主动与人交谈。这和他的中学老师记忆中的一样——</p><p>“他很内向。”洲湖中学数学老师王丽峰告诉《环球企业家》,“如果不</p><p>是今天他有这样的成就,我几乎记不得他。”</p><p> 彭一直保持着这种单调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不跳舞,即使</p><p>是当他今天已成为江西省一个传奇人物时。“工作就是我最大的休闲。”</p><p>彭似乎很享受这种生活,他每天都会工作12—16小时,夜里12点之前从不</p><p>睡觉。</p><p> 彭1997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扔掉铁饭碗,选择自己创业。苏州</p><p>吸引了他。3年前,中国与新加坡决定在那里合作建设一个工业园区,无</p><p>数资金和人才正像当年涌向深圳一样,现在开始汇聚于苏州。彭选择他熟</p><p>悉的劳保用品生意开始赚取自己的第一桶金。最初,他依靠手中的老客户</p><p>获得订单,后来,彭在香港注册了流星实业有限公司,转而以港资身份在</p><p>苏州投资成立流星手套厂。他把父母也接到了苏州,帮他管理工厂。</p><p> 他拼命利用一切生意机会。这时的他,已经开始善于抓住国际市场的</p><p>需求从而进行生产。他办了手套厂、服装厂、眼镜厂、电动工具、安全鞋</p><p>厂,还有反光材料厂。当他在2002年出差欧洲时,得知欧洲当时正酝酿修</p><p>改交通安全法,将反光背心列为汽车随车标准配备,以保障驾驶人夜间下</p><p>车巡视车辆或更换备胎时的安全。敏感的彭小峰一听说这消息,立刻意识</p><p>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求下面的工厂立即做好设计和生产准备。</p><p> 2004年,这一立法首先在意大利、西班牙实施,最初订购量就达几千</p><p>万件,国内其他企业还没来得及反应,彭的工厂就已经把产品做了出来,</p><p>市场份额一下子占据了70%。年仅28岁的彭一下子被所有做类似产品的进</p><p>出口商所熟知,他的公司年出口额达到了10亿元,员工数随后膨胀到了上</p><p>万人。彭后来将之改造成为柳新实业公司。</p><p> “我那时也算是个大老板了,衣食无忧。”彭小峰告诉《环球企业家</p><p>》,在很多人看来,可以退休了,“但我还不到30岁,我必须找一个新行</p><p>业再拼一拼,而这个项目必须是有潜力,可以做一辈子的。”正是这个想</p><p>法让彭小峰的个人命运在未来4年间发生了惊人转折:从一个毫不起眼的</p><p>安全防护产品生产商,变身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掘金者。</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