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吹蜡烛 发表于 2007-11-29 10:39:01

[转帖]海尔进军房地产业的幕后真相

<p><strong>  一、记者:海尔在全国房地产过热的大背景下突然进军地产,是不是很仓促,是不是一种寻求高利润的被动行为?</strong></p><p><strong>  罗清启:</strong>海尔在房地产过热的大背景下大规模进军房地产,从其勾画的战略蓝图看又不是一时冲动,其“异常举动"确实令人舆论费解,但我认为海尔涉足房地产并非新的产业拓展那么简单,也不是赶潮流式的喧嚣,海尔其实是在用电子制造业创造的正向现金流寻找套利的出口,这个举动标志着中国电子制造业的赢利模式从单纯的产品利差中跳离出来,开始用制造业创造出的的第二个产品:“滞留资金"在赢利,健康的产融互动已经开始,我们的电子制造业的种子企业开始进入到一个境界更为高远的发展时期。  </p><p><strong>  二、记者:海尔投资房地产被很多舆论认为是不误正业,是这样吗?</strong></p><p><strong>  罗清启:</strong>海尔投资房地产不能归结为企业的不务正业,它是中国最优秀的电子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利润降低与国内市场遭到外资的竞争压力大环境下,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创造出正向现金流之后的衍生业务,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融资探索,在面对海尔等中国种子企业的融资探索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我们必须鼓励这种健康的融资行为。  </p><p><strong>  三、记者:海尔进军地产的战略对海尔的国际化有什么帮助呢?</strong></p><p><strong>  罗清启:</strong>这种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它将为海尔的全球化扩张提供来自于自己产业循环得到的资金支持,但是仅有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全球拓展背后是工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这种技术提升背后则需要巨量的资金,在巨量资金的持续支持下海尔这类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才可能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撑。  </p><p><strong>  四、记者:您怎样看待海尔国际化的成绩呢?</strong></p><p><strong>  罗清启:</strong>像海尔这样的中国最优秀电子企业正处在国际化的关键时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海尔这类企业给中国制造业留下的本质资产实际上是产业的组织能力,在控制产业的技术能力的发展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企业还有很大差距,而这一点是一国工业体系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关键环节,除此之外,海尔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开始了全球性的投资,计划在全球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优势。 </p><p><strong>  五、记者:像海尔一样的中国电子业的种子公司的国际化到底需要多少资金配合才能成功?</strong></p><p><strong>  罗清启:</strong>海尔的国际化不是用多少数量的资金来衡量,必须应该有合理的融资渠道做稳定的支持,这是关键,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企业的正确发展战略遇到了战略误导:海外的扩张必然亏损,中国企业的能力难以进行持续的全球化拓展。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个成长期的工业体系在其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之前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没有大规模资金捆绑的全球化运动根本是不可能的。  </p><p>  国际产业链之间的分工决定了像海尔这样的企业的产业获利能力,即使它有超强的管理能力,国际分工留给管理能力的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说中国的大的电子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窗口的融资能力非常有限,因为这些公司不可能有超强的获利能去吸引更多的投资,此外,由于由于发展海外庞大网络的需要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而产业本身的获利能力又决定了自身资本积累更不可能支持这样的成长循环。国内银行的商业化实际也给海尔这类企业施加了战略资金压力,因为从一个企业资金安全的技术面去评估企业的发展现状的话,银行对这类企业的资金支持开始持更为谨慎的态度,让证券市场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去承担中国电子企业国际化的战略资金任务在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因此说中国电子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其融资方式需要科学的规划,海尔自力更生式的融资替代方式仅仅是一种补充。  </p><p><strong>  六、记者:美国在支持企业国际化成长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呢?</strong></p><p><strong>  罗清启:</strong>美国政府已经设计出快速生产世界级企业方式,这种方式与其说是市场化的,不如说是政府的制度安排更为合理。美国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建造世界级的资金市场,聚拢全世界的资金为自己的产业服务;二是聚拢世界级的技术,如果是一颗好的技术种子,这颗种子可以瞬间幻化成世界级的企业,谷歌等这类公司的迅速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美国制造世界级公司的时间已经不需要十年了。最好的技术与最充足的资金并不完全来源于市场,这些生产要素市场的出现都有美国政府的影子在背后。美国的模式让政府与市场走向了良性互动的轨道。  </p><p>  中国需要打造的是一个工业体系,这个过程是不能跨越的,如果国家是一个工业容器的话,以前的国别的工业体系都装在一国之内,现在的工业体系已经发生变异,工业体系的控制系统也就是专利技术控制在自己手里,而工业体系的躯体则可以根据全球市场布局需求而随意安放。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已经不纯然是产品的制造业,而是变成技术的制造业,因此,在今天一国工业体系的建设绝对不是在不同的产业中构造自己的生产设施,这些硬件生产设施即使再发达,但它仍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因为这些工业体系的躯体不是这个工业体系背的商业经济的话语权的控制中枢,因此也就不是国家之间利润分配的基础,但是,这些生产设施的发展和由之而带来的在单一的制造环节因为学习曲线效应而带来的成本下降往往容易误导所在国的产业战略: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这些领域,而在关键的技术产业领域发展缓慢,这样的结果是这个国家产业的工业体系的发展基本上就是表面的。离开了关键技术创新的工业体系在规模与范围领域的成绩再怎么突出也是一种枉然,因此,中国完全与美国不同,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处在发育初期,技术上我们处在追赶时期,在为积累了组织能力的企业国际化方面应该在资金安排上作出重点突破。<br/></p>

lxd982131 发表于 2007-11-29 13:57:10

<p>以前说起海尔知道是冰箱、洗衣机,就是家电。但是现在愈行愈远,海尔也越发让人看不清楚了,家电,电脑,手机,金融,家居,保险,房地产。中国有句古语“集中力量于一点,就能无望不催”,把一个品牌应用于很多产品,其结果只能是模糊了产品的个性,品牌价值贬值。</p>

ehu1838 发表于 2007-11-29 16:04:05

说白了,就是为了赚大钱。大钱!!!

kejieke 发表于 2007-11-29 20:28:11

海尔发展副业,为的就是解决自己资金集融上的不足!!

jackeroo 发表于 2007-11-30 09:18:42

哎,海尔怎么能这样呢?

ziyue 发表于 2007-11-30 09:21:34

海尔,你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黄小军 发表于 2007-11-30 17:15:15

<p>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的!</p>

段成军 发表于 2007-11-30 17:57:34

<p>你们了解海信吗?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民族企业!</p><p>如果不了解的,可以多多关注。平板电视市场占有连续3年第一!在目前国内家电混战的情况下,能做到这样的成绩,不容易!</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海尔进军房地产业的幕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