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我的“桃花源”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SPAN> </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下午,今天不出去了,给儿子洗个澡,顺带给宝宝(宠物狗)也洗一下,然后自己也洗完。这在平时多是爱人的活计,今天爱人每周一次到南京用药,我也就勉强为之。洗完后,看宝宝浑身还没有干透,考虑深秋的原因,还是决定带它到楼下散散步,免得感冒了,爱人回来不好交差。来到楼下,我总想着到自己的“桃花源”走走,每次晚上宝宝总不会给我机会的。走到小区拐角,一般就驻足不前了,我每次只能作罢,扫兴而归。今天秋高气爽,我想宝宝没有理由不配合。然而,很快到了拐角处,小宝还是不愿意。于是我只能走近把它抱起,而我的意志向前走。</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这个“桃花源”是我自己给她的一个名字,其实同样要感谢小宝的,都是为了遛狗,使我走进“桃花源”。因为平时散步,我是不会在小区周围的,多会到一些公园溜达。只是为了小宝,我被迫在小区周围转悠,公园的保安不允许小宝踏入。所谓“桃花源”,其实就是小区一侧,一块在城市中心,没有开发的农田。面积大致一百亩左右,因为周边都已经开放殆尽,据说地价飞升,开放商承受不了。十年多前,整个新区还是一些简易街道,这里拥有大片农田,这里的原著民,是城乡结合部半工半农的群体。时过境迁,小区周围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风水宝地。但就是这么区域,还残留这么个斑点。这里的原著民没有使之荒芜,仍然耕耘,全然是另一番原生态景象。正是遛狗,让我偶然发现了这个去处,几年来,走多了,倒是产生一种依恋。走进田园给我带来的宁静与思索,还有瓜田李下泥土的芳香。</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通过很少一点沙石路,就可以穿越原著民自家小楼形成的小巷,来到田园。看得出,小楼中的大多数居民,已经是外来人口。窝里窝外杂乱地堆放各色回收物品,卫生状况也是不尽人意。来到桃花源,看到三三两两的原著民正在打理各自的菜地。有青菜、红白萝卜、包菜、红薯等等,田间的小沟中污水横流,上面栖息各种蚊蝇。即使田间地头,各色塑料袋参杂其间;近河一侧,不规则地生长各种树木,河边也是荒草丛生,河中水流较大,冲刷两岸遗留的各种杂物。小路边,草丛中,不是会看到有人随地大小便的污物。但是无论是青菜、芹菜、萝卜英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那些大小树木也是一边落叶纷飞,一边仍透出自然的勃勃生机。走进一位中年农妇,她似乎已经认出我来,热情的招呼。不失时机地抱怨“外地人”,不讲卫生,把好端端一个田园,搞得满目疮痍。并告诉我也是打发时间,毕竟现在菜价飞升,多少也是一个贴补。我用家乡话跟她聊起一些个家常,最后她质朴地说,看看需要什么菜,我可以送些给你。我感叹阿姨的淳厚,连声道谢往深处走去。前面确实有几十株桃树,现在已经开始落叶,但仍可以形成一大片绿色。我喜欢一个人在此静静地站立,从当时桃花扑面,满眼芬芳;想到果实累累,挂满树枝。甚至联想到家乡村前屋后的桃树、李树、桑树,想到遥远的过去,漫山遍野的野果子树。</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mso-hansi-font-family: ''">看着这两种文明撞击留下的疤痕,想到数千年父辈们男耕女织的悠悠岁月。想到数万年、数十万年,甚至更为久远,我们的先祖们延江而下的艰难跋涉。转过身来,看着翻飞的“白色污染”塑料袋,夹杂在翻耕的田地间;自然联想到数百年来,西方的炮舰敲开民族禁锢的大门。正是刚刚开始的三十年,使人们可以正视生存,可以奋力创造新的生活。我们在学习着世界诸多先进的科技与文明,象大江之水,汇入海洋,相互融合、撞击,终归趋于和谐。来到“桃花源”,我从来不曾因为她暂时的激烈、污浊不堪,而减弱观赏的兴趣,我知道自己深爱这方土地。</SPAN></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