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weidon 发表于 2007-9-23 11:22:53

性相近、习相远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今看书,再不是为了课考,涵养性情的成份加大了,渐渐正在习惯之。那是十多年前开始的,从学校出来意气风发,追逐“钱”途,结交朋友。整日里,家里无论如何是坐不住的,跟领导、生意人一起吃饭、玩耍、喝茶,是很向往的事。这也是工作几年之后才达到的“境界”,只是回家蒙头大睡醒来后,内心也存一丝不安,到底为什么?刚出校门,大致只是三五同学间每晚相聚,在卤菜铺子上买个鸡爪、猪尾、卤干之类;酒,只要是或有,也就欣喜不已了。完了,打牌、下棋、看足球、到歌舞厅;当时的歌舞厅现在看来是十分简陋的,就是一个大的厅堂,一个功放音响,一排蹩脚的椅子。看着红男绿女们流畅的摇摆,那个羡慕啊!我呢,对音乐的节奏属于弱智,至今也没有学会。但这段子影响,至今仍记忆犹新。</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年轻有使不完的劲,但也许自从懂事开始,特别是母亲不尽的唠叨,玩过内心总觉得有些不饶人。渐渐睡前喜欢找本书翻上一番,真有记忆的开始是图书馆的夏忠,在十年前“捎出”一套《曾国藩》,《血祭》、《野焚》、《黑雨》三步曲。当时,也是刚走上创业之路,无尽的忧虑、烦愁,使整个人坐立不安。夏忠是我朋友中仅有的文化人,本地一些文化“怪人”都喜欢跟他交朋友,让我倾慕。图书馆管进书的,是个喜欢针织的妇女,买书大致类似的杂志居多。难得有一套《曾国藩》,夏忠视为珍宝。那段时间我经常空虚了就去夏忠处玩,夏忠对我影响尚佳,建议我好好读读。</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翻开书本,发现一个完全不同于记忆中的“大汉奸”印象。这样的刺激,加上当时的无聊,使我一口气连读三遍,大致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并开始自发地到书店找曾国藩的书买,一发不可收,后来的五六年中,至少买了上百册。后来大致多送给许多朋友了,现在家中也存有几十本。为什么?书写的较为真实平直,贯穿了一些个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我过去的知识较为空白的一个点,所以后来导致我一段时间对教育产生许多的疑惑。</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到读书夏忠对我影响是很大的,曾国藩之后,大致看了《论语》,现在喜欢看一些宗教与哲学的书。当然,在此过程看了一些管理类书籍,但我坚定看国外的原版,其实也没有系统化。这个缺憾,是自己“慵懒”的习性导致的,想将来会有所改变。</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即使如此,我也算一个渐渐可以勉强静心读点东西的人了。于是,将其中一些道理,融入自我的社会实践中,正在不断地改变我的人生观、思考方式、生活习惯。过去的坐不住,渐渐离我远去,喜欢一个人静静得写点东西,我想对自己是有益的。</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DIV>
<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 </DIV>

梦想花圃 发表于 2007-9-23 13:13:00

<p>一个人要想能不断的进步,那他必须的时动时静</p>

熊盼盼 发表于 2007-9-24 10:30:34

<p>非常支持楼主</p><p>希望有机会能共同分享</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性相近、习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