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lecloud 发表于 2007-9-4 17:35:17

<p>&nbsp;<strong>艾森豪威尔大胆放权</strong>   </p><p>二战结束后不久,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副校长安排他听有关部门汇报,考虑到系主任一级人员太多,只安排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相关学科的联合部主任,每天见两三位,每位谈半个小时。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把副校长找来,不耐烦地问他总共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回答说共有63位。艾氏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那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要接见。想不到,做大学校长竟要接见63位主要首长。他们谈的,我大部分不懂得,又不能不细心地听他们说下去,这实在是糟蹋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也没有什么好处。你的那张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呢?”艾氏后来又当选美国总统。一次,他正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了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好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一个签名即可。谁知艾氏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个名,说道:“请狄克(即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挑一个吧。”然后,若无其事地去打球了。艾森豪威尔大胆放权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放权,事必躬亲的领导往往吃力不讨好。<br/>&nbsp;&nbsp;&nbsp;&nbsp; 收权与放权,探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管理模式&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艾森豪威尔总统,世界顶顶大名,他实现了美国的统一,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直到现在,美国人还在怀念那段时期.<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是,就是这位威名远播的总统,却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之最,"最懒的总统".有以下事例为证:<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他担任美国大学校长的时候,有一次副校长安排系主任向他汇报工作.他接待了一个又一个,最后,终于忍不住问副校长:你到底安排了多少人向我汇报?."副校长如实回答"14个"他不禁吃惊"我当时领导军队,那号称千军万马,可我只指挥三个人就够了.他们向我汇报,可我又听不懂,又不得不耐着性子的听,既浪费他们的时间,又没意义".于是学校的汇报制度就这样取消了.<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后来在他担任总统的时候,有一次在打高尔夫球,秘书送来文件请他签名.他写上了"请副总统代签",后来再有文件,不是太重要的就不再送他了.<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看出来门道了.一把手,要得是整个团体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把自己过多的精力放到下属该做的事情.要相信下属的能力,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常常 看到有的企业老板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可是企业却效益并不好,相反,员工背后还老是抱怨.如果他少插手,会做得更好.<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大家看看,一个大总统,连名字都"懒"的签,却把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可是你一个企业的一把手,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下属干什么去了呢.他们有他们专业的知识,有他们拿手的本领,不妨多放权给他们,让他们放心的去发挥.相信他们一定会拿出让你满意的成绩.<br/>&nbsp;&nbsp;&nbsp;&nbsp;&nbsp; </p>

idlecloud 发表于 2007-9-4 17:36:26

<p><strong>&nbsp;艾森豪威尔:越过366名将领成为统帅过程揭密</strong></p><p><strong></strong><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艾森豪威尔当上统帅的经历,前面曾经提起过,是马歇尔起用了艾森豪威尔。<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马歇尔在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里,名列第二,仅次于潘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担任陆军参谋长。这个职务负责陆军的军政和军令,当然对陆军高级军官的人事提名也具有全权。由于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他,因此,只要马歇尔提名晋升的军官,罗斯福总统均会批准。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成为马歇尔满意的将帅人选,和马歇尔独到的用人标准是密不可分的。&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本书第三讲曾经详细说到马歇尔如何惩罚“跑官”“要官”者的故事。然而,在品行问题之外,马歇尔也有一套严格的用人标准:&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用文过饰非、邀功推过的人。他认为高级军官必须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自己去思考和行动,遇有责任就推卸的人,不可能胜任给他的职务。&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用事必躬亲的人。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习惯埋头于琐碎小事,没有能力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慎用性格粗暴的人。他认为这种人通常把坚定有力和蛮不讲理混为一谈。&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用悲观主义者。因为这种人往往把困难说得非常可怕,并且特别害怕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克服这些困难。&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用不善于团结的人。他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善于团结的人很难将战争的协奏曲演奏好。&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艾森豪威尔的个性就非常符合马歇尔的用人标准。&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马歇尔是通过以下几件事最后敲定由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统帅的。&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尔担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期间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演习计划。这次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后勤协调得好,后勤保障及时有力。这个问题在当时是一个大难题。马歇尔看了后认为,后勤保障牵涉面极广,能协调得如此好,得益于事先计划的周密。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上马歇尔的黑色笔记本。<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艾森豪威尔曾经在麦克阿瑟将军办公室工作过6年,对菲律宾防务非常了解,和麦克阿瑟本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被调到陆军部作战计划处负责远东事务。1941年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马歇尔用20分钟向他说明工作调动的原因,然后问他:“我们在远东太平洋的行动方针应该是什么?”<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我们认识的艾森豪威尔了。因为马歇尔比较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认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出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非常大。&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想了片刻,冷静地回答:“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后再回答您的问题好吗?”&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马歇尔满意地看着艾森豪威尔,只说了一个字:“好!”他的黑色笔记本上,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一行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服役6年之久,对日本人深怀仇恨,因此也应该是最主张坚持“先亚后欧”战略的人。然而,艾森豪威尔却在并不知详情的前提下,不仅坚决主张“先欧后亚”战略,而且制定出一份非常好的关于美军赴欧作战统一指挥问题的报告建议。马歇尔认为,艾森豪威尔不是一个参谋人才,而是一个卓越的统帅。于是,在艾森豪威尔向他汇报这个报告,并提醒马歇尔在发出这个报告前再仔细阅读一下,看是否有某些错误或不当时,马歇尔是这样回答的:“我当然要再阅读的。但是,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华盛顿?”&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就等于说,未来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将由艾森豪威尔来统帅,而当时,他还只是一名新晋升的少将。不仅艾森豪威尔想不到,整个美军、整个美国都没有想到。艾森豪威尔这个名字对于他们太陌生了。可是,一切偏偏发生了。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是这样解释的: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节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与长处又恰恰是我们的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超越了366名高级将领(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有366名比他资历老的高级将领),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后第二任远征欧洲的统帅。1942年6月24日,他离别妻儿飞赴伦敦,走马上任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摘自《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 作者:马骏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p>

ziyue 发表于 2007-9-5 09:01:54

绝对好文,收藏

yywxw 发表于 2007-9-5 09:28:11

<p>受益了,谢谢。</p>

demotool 发表于 2007-9-5 11:32:02

&nbsp;&nbsp; 在中国,一步步的升到副部级估计得需要20或者30年,到时候你也该退休了。

idlecloud 发表于 2007-9-5 12:54:44

<p>没有战事,是很难很快升官的。</p><p></p>

漫漫长夜 发表于 2007-9-5 15:37:07

<p>关键还得有马歇尔的提携</p>

idlecloud 发表于 2007-9-5 16:10:34

<p>其实艾森豪威尔升迁神速的情况,中国古代有个兵家大者和他很相似。</p><p>那就是孙武。一个书生写本书,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很快就做了军师,(总参谋长)。</p><p>靠的是什么?当然是需要上级的鼎力提携?可受垂青的背后呢?</p><p>那还是人家出众的才华和能力。</p><p>马歇尔提携艾森豪威尔,按目前市面上书讲的最主要原因有:</p><p>1。艾完全符合马歇尔选人的标准。</p><p>2。艾提交了最完整,可执行的欧洲作战计划,马歇尔认为只有他可以执行的最好。</p><p>3。当时美国国内有很大分歧,罗斯福和马歇尔都主张先欧后亚,艾的立场也是非常坚定支持先欧后亚。</p><p>而且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p><p>4。艾本人为人谦和,沉稳,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盟军关系复杂,特别是处理和英国的关系上。</p><p></p>

Lusiona 发表于 2007-9-5 17:51:23

恩,我去图书馆借来看看

dbk111 发表于 2007-9-5 20:14:22

好文章&nbsp;&nbsp; 谢谢分享!!!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艾森豪威尔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