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着happy 发表于 2007-9-4 02:02: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我见。。。

<p>“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通解为:“说”=“悦”。在这,我有不同的看法(请恕我无礼了):“说”还是=说。“说”有表达、引导、启发和教育、传授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学到的知识,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经验,不就是要说出来吗?”</p><p>中国几千年来,所积累下来的许多技术和知识,不就因为这个“说”字,而失传,以致到了只有“四大发明”宭态了吗?这恐怕是中国传统的一些狭隘思想,造成了“怕表达自己;怕教会徒弟没师傅;怕犯上...”之故。</p><p>“说”,除了能表明自己的立场之外,还能因此引来同道者和反对者,且这些人的意见都可能为你带来无穷的机会!所谓的“交流、讨论、争论...”的价值也因“说”而体现。</p><p>在栖息谷里,“说”的氛围是很好的。否则,我是不敢发表以上的“我见”的。不过,就“以事论事”的观点来说,在论事的贴子中,少带一些个人情绪比较好。因为这样,无论是对己还是对人,都有了“洗脑”之嫌。</p><p>抛砖引玉,共同进步!</p>

tttllll 发表于 2007-9-4 08:17:59

比较有道理,当然可以这样理解

steaven 发表于 2007-9-4 08:33:31

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嘛

小狗的骨头 发表于 2007-9-5 21:23:51

<p><font size="4">南怀瑾《论语别裁》:</font></p><p><font size="4">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我们平日也有这个经验,比如看到朋友做一件事,我们劝他:“不可以做呀!老兄!一定出毛病。”他不听,你心里当然很难过,最后证明下来,果然你说得对,你固然替他惋惜,对于自己认识的道理,也会更进一层得到会心的微笑——“说”,不是哈哈大笑。悦者,会心的微笑,有得于心。</font></p><p><font size="4">呵呵,比较认同南怀瑾先生的解释,而且“悦”读起来更琅琅上口,《论语》有云:古之学者为己...儒家讲究自立而立人,“学而时习之”主要是自立的过程,并不是立人的过程......</font><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5 21:39:24编辑过]

偷着happy 发表于 2007-9-6 02:16:4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小狗的骨头</i>在2007-9-5 21:23:51的发言:</b><br/><p><font size="4">南怀瑾《论语别裁》:</font></p><p><font size="4">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我们平日也有这个经验,比如看到朋友做一件事,我们劝他:“不可以做呀!老兄!一定出毛病。”他不听,你心里当然很难过,最后证明下来,果然你说得对,你固然替他惋惜,对于自己认识的道理,也会更进一层得到会心的微笑——“说”,不是哈哈大笑。悦者,会心的微笑,有得于心。</font></p><p><font size="4">呵呵,比较认同南怀瑾先生的解释,而且“悦”读起来更琅琅上口,《论语》有云:古之学者为己...儒家讲究自立而立人,“学而时习之”主要是自立的过程,并不是立人的过程......</font><br/></p><br/></div><p>“学到的知识,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经验...”呵呵,与南怀瑾先生的见解有些雷同了。</p><p>我对“学问”两字,是这样理解的:学而求知,过程中必有问题产生,所以要问——立己;(君子)有问必答——立人。在回答的过程中,可能也生问题,于是...。看来求学问是“说”的过程,且立人与立己之间的关系是分不清的,所谓“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啊。(只是讨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他不听,你的心里当然难过”是否有些矛盾?)</p>

小狗的骨头 发表于 2007-9-9 20:15:29

<p>我对“学问”两字,是这样理解的:学而求知,过程中必有问题产生,所以要问——立己;(君子)有问必答——立人。在回答的过程中,可能也生问题,于是...。看来求学问是“说”的过程,且立人与立己之间的关系是分不清的,所谓“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啊</p><p>呵呵,如此理解也可以,不过这个过程还是以分享讨论为好,立人就有种在上的感觉,很容易导致傲慢自大,不利于自己求学......</p><p>只是讨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他不听,你的心里当然难过”是否有些矛盾?</p><p>这句话的意思要看谁翻译的了,咱们才能讨论.......你所认同的意思与我所认同的意思好象有出入....</p><p>南怀瑾:</p><p><font size="4">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br/><br/>  “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了。“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br/><br/>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font><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9 20:16:13编辑过]

偷着happy 发表于 2007-9-10 13:39:26

<p>有道理。人对自己没要求,不立;有要求,但没坚持,同样不立。</p><p>我认为:将这三句话连串起来解释,会得到一些更有意思的结果。请骨头兄试试,好玩的。</p><p>我是这样解的:学到了,说(不要“偷着乐”。呵呵);能与有不同见解的人,讨论、交流,一大快事(共同进步);别人不理解(听不进),不失望,相互理解...,君子(坚持)也。——能与骨头兄交流,乐着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0 13:42:16编辑过]

小狗的骨头 发表于 2007-9-12 13:27:09

<p>呵呵,古文的好处就在这,就是要人去思考,去悟,而且载体是优美凝练的文字。</p><p>我这样理解的:</p><p>理论指导实践,有所体会,心中愉悦.......与朋友分享心得,若理解则交流,人生一知己也,若不能理解,则也能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君同乐.......</p>

偷着happy 发表于 2007-9-16 01:09:4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小狗的骨头</i>在2007-9-12 13:27:09的发言:</b><br/><p>呵呵,古文的好处就在这,就是要人去思考,去悟,而且载体是优美凝练的文字。</p></div><p>赞成!</p><p>只是这样不利于统一思想:各取所需嘛。而且,没有了标准,就有了百花齐放,也有了“混乱”。。。</p><p>唉,古人能理解自己、尊重自我,而我们却相信“战胜自己”。</p><p>另:骨头兄,能和你讨论一下“不争是争”吗?</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