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永续经营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都想让自己的企业能够永续经营下去,能够做到基业长青,但<SPAN lang=EN-US>95</SPAN>%的企业寿命仅有三至五年(国家资料统计),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有国家体制的原因,有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原因等等。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管理者(企业老板)自身的原因。企业如何才能永续经营呢?这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重大长期性课题。<SPAN lang=EN-US><?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SPAN></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5"><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笔者认为企业要解决永续经营的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一、企业愿景规划<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B></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很多的企业家、企业老板一谈到愿景规划,谈到企业战略就摇头,总会如出一辙地反问到:“我的企业没有愿景、没有战略,不也做到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吗?”是的,<SPAN lang=EN-US>2000</SPAN>年前的企业,能够做到过亿资产的是不乏少数,但是能够存活<SPAN lang=EN-US>10</SPAN>年到<SPAN lang=EN-US>20</SPAN>年以上的企业又有多少呢?阶段性的成功不代表企业就能够生存下来,更谈不上永续经营的问题。企业要想永续经营首先要确定企业的一个基点,基点就是企业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比如企业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那么发展方向就是企业的基本点。企业的基本点一旦确定,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企业的所有管理行为和决策行为都要以此基本点为中心。如果企业以基本点为中心进行管理与决策,那么企业的投资风险、决策风险、用人风险等风险就可以规避十之七八,为企业的永续经营夯实了基础。<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要想解决企业愿景规划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企业老板的意识问题。</SPAN></B><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目前中国企业的老板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SPAN lang=EN-US>70</SPAN>%以上的老板和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上过大学,甚至还有很多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多数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到了今天,经过十年甚至几十年风雨历程的磨练,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验性习惯,他们的习惯又形成了企业文化的基因部分,最后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很难突破,也很难跨越。作为企业的掌门人或是高层管理者应该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学会驻足回首,看一看自己所走过的历程,并进行自检,同时又要横向、纵向地做些比较,只有找出差距与不足,才能去改变,才能去蜕变,才能化蛹为蝶,才能保证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进入新的增长点。<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企业愿景规划也是制约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人才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经从单一观念向多元化观念转变,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已经证实了这一说法,员工不是只考虑生存的问题,他们还考虑将来的问题。如果企业都不知道它将来要发展成什么样,那企业的员工又怎么会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样,也就更谈不上培养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人才了。员工同样需要一个基点,只有企业的基点能够引领员工的基点向同一个方向发展的时候,企业已经向永续经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愿景、使命、战略规划体系的建立,明确地讲述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如何完成目标,如何为企业、为员工、为社会创造价值等一系列的问题,其基点就是企业的愿景目标。战略规划是为了保障企业愿景目标完成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为阶段性战略规划服务的,阶段性战略规划是为企业愿景目标服务的,企业的愿景目标是保障企业永续经营的坐标,是企业发展的导航灯。<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二、法制保障<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B></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离不开法制的范畴,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概念。制度是保障目标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要求更多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目标、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去努力、去奋斗,它也是制约人的行为的一种形式,更是保障企业永续经营的重要因素。<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是经历了三个管理阶段,即人治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但现在的企业,大多数还停留在人治管理与规范管理之间,很难真正做到规范管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只是简述一下企业老板的因素。企业老板因素包括知识层次、思想意识、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等因素,还有一种表现更为严重的现象是目空一切、夜郎自大的行为,认为自己从几十万做到了几千万或者上亿的规模,成为了当地的纳税大户,成为了当地的名人,然后开始摆脯、拒客,甚至企业内部中基层员工想见一面都难,然后开始想当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成了企业的土皇帝。有些企业老板仅凭自己头脑一热就进行决策,进行扩建项目,扔进几百万打了水漂,严重的致使企业倒闭。当然作为企业老板,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然后利用名人效应为企业做点文章也无可厚非,但凡是要有个度,一旦超出度的范畴,可能是要付出代价的。<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这里再次重复上面的一个观点,阶段性的成功不代表永久性成功,永久性成功的标准是持续不断地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永续经营的标准,是企业老板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企业永续经营的目标,必须建立起保障完成这个目标的法制体系,用法制的思维、法制的意识去经营企业,上至企业老板下至企业员工都要严格的遵守它,在法制的框架内行使自己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目标顺利完成。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人性化管理,笔者认为人性化管理也要建立在法制管理的前提之下,否则人性化管理就会演变成人情化管理。<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作为企业来讲,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经历几个演变过程才能得以完善。在创业初期必须要有一个框架性纲要,确定一个大的方向,然后在企业法制建设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国家与企业也有雷同之处,中国在解放战争后期就制定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宪法,在经历了几十年发展和完善后,中国的法制已经趋于完善,并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在独立战争以前,就在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轮船上起草了《五月花号公约》,制定了未来美国的发展方向和法制纲要,一直到今天美国法制建设的中心思想还是没有脱离几百年以前五月花号公约的核心思想,同样也是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制度体系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更是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法制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完成,没有百岁的老板,但是可以创建百年的企业,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和保障实现远大目标的法制体系。<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三、利益下沉<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B></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从古至今,物质基础(金钱)是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国家必不可缺的资源。物质也是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体现。<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纵观世界近代史,从欧洲的法国、英国、德国,到美洲的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家,都经历了一次或几次大变革或工业大革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自由的、民主的、繁荣强大的国家。再就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的八年抗战和人民解放战争,其目的也是要建立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以上所讲,体现了一个国家采取的所有变革行为,都是为了改变人民的物质水平而采取的手段之一。<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由大看小,作为一个企业也归属同理,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老板自己的企业,而是一个公众企业,是一个能够持续的为社会、为股东、为员工创造价值的企业,这种企业也是目前经济发展中的标准企业,能够做到百年的企业,更是能够留住和培养优秀员工的企业。<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回头看看中国企业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历程和老板的心态,上文我们提到中国的企业基本没有经历过工业大革命的洗礼(国家经济是跳越式的),<SPAN lang=EN-US>90</SPAN>%以上的企业老板都是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摸爬滚打走过来的,没有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可以说得上是“含辛茹苦<SPAN lang=EN-US>”</SPAN>地把企业发展到今天,企业的发展历程是非常艰难的;企业老板在企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独有的惯性思维是可以理解的。换言之,他们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而且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但是他们的惯性思维和意识形态又导致了企业是不可能做强做久的,首先,当今经济已经从区域经济发展成全球经济,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其次,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已经逐步转变成知识资源,也就是说谁的知识更新地更快谁就有继续生存的能力;其三,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人才流动的频率也在提高,尤其是高级人才的流动频率已达到不可控的程度,如果企业老板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结合大的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企业没有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多层次激励机制,是非常危险的。现阶段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导致企业破产或消亡的企业不在少数。<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企业要想做强做久,利益分配是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既敏感又难以平衡的问题。从大的方面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狭獈地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都是人之常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有多少人因为利益而拖垮了集体、拖垮了企业,又有多少人因为利益而离开企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人才培养成本、技术流失成本、时间成本等等),这一切都是利益与物质所引发的问题。当然建立起法制体系并不一定能够全面规避这些问题,但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制体系,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如何才能解决好企业利益平衡问题,首先要看企业老板,其次要看企业体制,最后要看企业文化。<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5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总而言之,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远大的、可以实现的企业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同时能够做到利益下沉,持续不断地为股东、为社会、为员工创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永续经营铺平道路,才能达到永续经营的目的!<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P> 有一点想法,但光这几点还是很难做到的,不光是中国,其实国外的企业何偿不想永续经营,现在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而以, 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