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xia 发表于 2007-8-28 11:54:18

[转帖]一个农民告诉我们什么是专业

在这个只有专业才能生存的年代,《南方周末》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专业化的农民是什么样子。<br/>  <br/>  安金磊是一个河北的农民,夫妻两个种了40亩棉花。<br/>  <br/>  安金磊不用农药。“太难闻,开了一瓶,就再也受不了了。”[他凭本能觉得:这样的东西用下去,“土地肯定很难受,植物肯定很难受。人们常常把大地比作母亲,往土壤里施除草剂,不就好比往母亲身上投毒吗?”<br/>  <br/>  他的棉田边上,玉米和芝麻像卫兵一样排成直线。“蛾子更喜欢玉米,有了玉米就不往棉花上去了;蚜虫不喜欢芝麻的味道,会远远地躲开,棉花也就沾光了。”原来是一个诱引、一个驱避。<br/>  <br/>  除虫的另外一个办法是“养”麻雀。从2006年开始,安金磊专门种下了四亩谷子用来养鸟。鸟儿们不但是安家的客人,更是棉田里椿象、蚜虫们的天敌。它们帮了安金磊,使得这片从不施用杀虫剂的棉田,基本不闹虫灾。<br/>   <br/>  每天早晨,四亩谷子地的上空,成百上千的麻雀、燕子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远远看去,刚刚展露金黄色的谷子地,会因大批鸟儿的停驻变成灰褐色。一旦受惊飞起,“扑棱棱”的翅膀声连成密密一片。安金磊一边收获旁边的棉花地,一边和妻子说笑:“全县的麻雀在开会呢。”<br/>  <br/>  安金磊也不用化肥。当同村人按照习惯、撒种前开着拖拉机施化肥时,他用的肥料袋子上却写着“有机肥”。 从买有机肥开始,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试起来。两三年过后,他开始自己堆粪肥了,拉着板车,到别的村去收羊粪、鸡粪。——这片薄田的土壤在一天天健康起来。“脚踩上去你能感觉出是有弹性的,虫剌蛄、蚯蚓都回来了,地里生出小草了!”[<br/>  <br/>  每年,安家的土地都轮流休耕至少三个月。休耕期间,他专门让土壤长草,涵养地力。安金磊说,“土地跟人一样,不能总干活不休息啊。”[<br/>  <br/>  安金磊的力气,全部花在土地上。天刚亮,5点钟,安金磊夫妇起床。6点之前,安金磊一定会赶到几里外的田里,去听虫子的叫声。早晨昆虫活跃,他一听就知道土层里的生物是否丰富。“一定要有虫剌蛄(一种昆虫),它们是帮你间苗的,可以保证七八成的出苗率。”而其他农户的田里,早已听不到任何虫子的鸣叫。同样赶早下田,只是为了更多地趁着天光干活。<br/>  <br/>  40亩土地,只有夫妻两个人,春天一人一把锹,撒粪肥,一个从南头撒起,一个从北头撒起;秋天腰间绑个纤维袋,摘棉花,一个从南头摘起,一个从北头摘起。偶尔擦身而过,说上一半句话。更多的时候,头也顾不上抬。晚上,人们吃过饭、开始看电视的时候,实在是黑得什么看不清了,夫妻俩才走在回家的路上。安家的晚饭,经常在八九点钟。[<br/>  <br/>  不爱说话的安金磊,几乎天天读书入夜——《中国棉花景气报告》、《中国生态农业》、《濒临失衡的地球》、《自然不可改良》……,还有老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一。”这些书让他想到:“到底农业的功能在哪儿?她不仅是一个生产的功能,更有生态的功能。”<br/>  <br/>  2006年,伏旱后的棉花大面积减产,而安金磊的棉田稳产了8000斤,能给他带来近4万元收入。他的棉花,在绒长、抗拉的性能方面是明显优于其它棉花的。今年,他的棉花已经被一家纺织厂商全部订走,准备做成内衣出售,收购价是每斤4.5元。而市价是每斤“两块七八的样子”。[<br/>  <br/>  安金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到专业,除了要比别人更多的知识以外,还要有独立的思想和独到的眼光,还要有特立独行的勇气,还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所以迄今为止,与安金磊同村的人依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获取只有安金磊四分之一的收入。<br/>  <br/>

yantting 发表于 2007-8-28 12:09:13

<p>我们从事我们所熟悉的工作都能称之为专业,什么专业人士,专家之类的,都是噱头而已</p>

mosuifeng 发表于 2007-9-5 10:17:33

<p>精工出细活,品质在与众不同!</p>

demotool 发表于 2007-9-5 10:24:42

&nbsp;&nbsp;&nbsp;&nbsp;呵呵。这才是专家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一个农民告诉我们什么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