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在线 发表于 2007-8-14 18:30:23

[转帖]简单营销的6个C

<span class="11pt">  销售是被动的应对别人;营销是自己主动的出击;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用应对别人的技巧,代替了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销售人员与营销人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销售人员是被动的,总是想着如何去应对别人,包括公司和顾客;营销人员是主动的,只要公司政策和顾客需求发生变化,总是关注自己应该怎样做!   <p>  突破销售的技巧,主动的营销出击,关键就是随时掌握住6个要素,这6个要素无时无处不在,又每时每处都不同;不但缺一不可,而且一个要素变了,其他要素都有改变;掌握住了这6个要素,技巧就真正的成为了多余的累赘。因为这6个要素都是以“此”字开头的,“此”字的汉语拼音开头又是“C”,我们就称做营销的6个C:   </p><p>  此时:此一时彼一时;昨是今非旧时光;天涯虽可共此时!过去的过去了,将来的是将来,你只有一个现在!   </p><p>  此地:此地非彼地;此地空余黄鹤楼;但这个黄鹤楼已经不是那个黄鹤楼,不能重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游戏!   </p><p>  此情:此情非彼情;此情绵绵无绝期;此情无计可消除;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永远不是一种感觉而是行动!   </p><p>  此景:此景非彼景;此景只应天上有;此景应醉天下客;景物是心态的镜子,观察别人的反应才能调整自己!   </p><p>  此人:此人非彼人;查无此人!又见此人!此人何方神圣!此人绝对是个普通人,普通的与任何人决不雷同!   </p><p>  此事:此事非彼事;此事无关风与月;此事古难全!专注的做此事,其实就是尊重自己,这样才能获得尊重!   </p><p>  这样说起来可能有点悬,但这种自珍自惜的习惯,就是突破技巧的关键!销售难免功利,但营销总是好象在做一些与销售无关的事情!台湾富豪王永庆,是靠卖米淘到的第一桶金,他的案例可供大家深思。别人只是卖大米挣差价,而他却做了几件在别人看来离奇而又与挣钱无关的事:   </p><p>  此时: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市面出售的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甚至老鼠屎.那时这叫正常,他却将夹杂在大米里的所有杂务统统清理干净;这一来他店里的米质比其他米店要高一个档次。 </p><p>  此地:当地大多数家庭都靠做工谋生,收入微薄,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台分,但他坚持免费送货,提供送货上门,无论天晴下雨路程远近,只要顾客叫一声,他立马送到。现在这叫服务。   </p><p>  此情:别人送米,放在门口就是好大的面子了,他给顾客送米,一定都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减少主人的麻烦,人家除了面子,还领了他一份情。   </p><p>  此景:来到每个顾客的家中,他都默默地记下顾客家中的人数,几个成人,几个小孩,以此来估算每天消耗米量,详细记录小本上,计算每个顾客的送米周期。   </p><p>  此人:每次送米,王永庆并不急于收钱,他把全体顾客按发薪日期分门别类,登记在册,等顾客领了薪水,再去一拨儿一拨儿地收米款。   </p><p>  此事:别人干的是送米,他做的是“送倒”!送了还要倒进米缸;倒米时他总是先把米缸内的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后,再倒进新米,最后把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p><p></p><p><span class="9pt">中国营销传播网&nbsp;&nbsp;&nbsp;&nbsp;&nbsp; <em>赵一沣</em></span></p></span>

王会刚 发表于 2007-8-14 18:47:16

好文章,这简单的6C让人受益匪浅,感谢楼主!

雅匪 发表于 2007-8-15 02:36:10

我觉得用这个6C来形容人生可能更棒

mls2009 发表于 2007-8-15 11:18:31

<p>赵老师的文章看过不少,这篇更精彩,6C理念更适合营销人思考.</p>

ahui38 发表于 2007-8-16 09:19:23

<p>精彩 简洁且蕴含哲理 受益匪浅 </p><p></p>

文涛在线 发表于 2007-8-18 13:27:34

<p>中国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匠作”文化,这种文化核心就是认真负责。鄙乡明清时属宝庆府管辖,该地多石匠。我从报道中知道,建凤大公路上石桥的民工多来自原属宝庆府的新化县。笔者的祖父和曾祖父是当地有名的石匠,他们多年在湘西和黔东一带做工,那里许多的石桥、堤岸洒下过他们的汗水。祖父在世时曾给我们讲过石匠从学艺到做工的种种规矩,用我们当地话来形容:“要过得细才能过得旧。”过得旧便是说能经时间的考验。三年学徒期,跟着师傅一锤一凿地学选石头、采石头、凿石头、打磨石头,出师后还不能单飞,要跟着在湘西、黔东一带有名望的工匠干活。我老家至今还有许多清朝和民国时代修建的石拱桥在使用。在农耕社会,工匠的声望不是靠政府给颁发某种资质证书,而是靠实打实的真功夫口口相传,名工匠也更爱惜羽毛。今天我们常说日本、德国工匠有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其实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先从修骊山的秦始皇陵开始,到清朝末年,一直就具备,可惜而今在很多地方湮没难寻了。</p><p>  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又要用传统的石材和工艺建石拱桥,却没有了传统工艺的精髓,而且为了献礼赶工期,就等于把古今建筑的长处都舍弃掉了,是两头不靠。不仅仅在建筑方面,今天我们在社会剧烈转型中,是否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犯这样的错误?现代的先进技术和制度没有学好或者不去学,好的传统却又丢弃了。<br/></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简单营销的6个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