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令同 发表于 2007-7-10 10:46:50

如何避免茅台品牌被稀释?

易曰:三人行, 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是我们老祖宗总结的现象。在中国食品企业,企业最高领导层的结构有有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的;有董事长、总经理并驾齐驱的;像茅台由季克良、袁仁国、乔洪组成“三驾马车”的过去有,现在已不多见。本来,乔的离去使得茅台的决策权力避免分散,未免不是件好事。不幸的是乔洪离去的背影过于凄惨,给茅台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br/>  <br/>&nbsp;&nbsp;&nbsp; 眼下,有人批评季老爷子太傻,说他早就应该力挺一个接班人,将权力集中授予一个;有人含沙射影的批评袁仁国,说随着乔洪的离去,“需要谨慎处理危机的并不是茅台这家企业。”更多的人担心今后销售团队和经销商队伍的稳定。这样的信息已经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在给茅台的品牌制造负面影响。 <p>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重要的是茅台当权者的团结和稳定,而袁仁国的凝聚力问题更为重要。 </p><p>  2000年开始,袁仁国一直未直接管理过销售,目前,袁仁国接过茅台销售公司帅印,要做好这份工作,我想他不可能依靠他的权威或经验,唯一可倚重的只能是组织上赋予的权力和非组织的凝聚力。而无论在组织上的权力和非组织上的凝聚力上,袁都将必须依赖上至季克良、下至普通销售人员的支持,还有就是他的专业的营销水平要经受考验。 </p><p>  由此看来,袁仁国在凝聚力的积聚上要走的路很长,甚至要经历风险。作为行业媒体人,我期望听到关于这方面的好消息。 </p>

梦令同 发表于 2007-7-10 10:48:40

再说如何避免茅台品牌的稀释的问题。 <p>  自去年底茅台出现市场严重供求失衡,价格过度上涨,茅台适时的推出43度、38度、33度茅台酒后,在满足市场、平抑价格上曾起到一定作用。但低度的茅台酒以及同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的茅台迎宾酒、茅台王子酒无疑是对茅台品牌的稀释,因为品牌法则告诉我们,“产品线的扩展、品牌的延伸、多种多样的定价------都是稀释品牌而不是建设品牌。”除此之外,更大的影响是产品线的延展给茅台酒坚持多年的产品品质宣传制造了难题。虽然季克良在《让贵州茅台酒飘香全世界》中,“负责地告诉大家,43度、38度、33度茅台酒与53度茅台酒之间,只有酒精浓度标准的区分,而决无品质品味风格的根本性差别,都是中国最好的酱香型高档白酒,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馏酒。” 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句话尚缺少充分的证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问题出在另一篇广为流传的《季克良:与酒共舞酿人生》文章上,季克良在该文中介绍,“健康茅台的提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一是茅台酒酒精浓度在所有蒸馏酒中最合理,53度上下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亲和力最强----”很明显, 低度茅台的“只有酒精浓度标准的区分,而决无品质品味风格的根本性差别”是站不住脚的。 </p><p>  我早就断言,名酒间的品质宣传大战一触即发。低度茅台如何规避未来的传播风险同样要经受考验。</p>

andrewlu 发表于 2007-7-10 11:05:00

品牌的建设允许创新,如何让一个品牌屹立不倒才是真本事

Superhawk 发表于 2007-7-10 11:23:00

渐行渐难。。。据说其股票也有相当大水分

mls2009 发表于 2007-7-10 11:53:4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ndrewlu</i>在2007-7-10 11:05:00的发言:</b><br/>品牌的建设允许创新,如何让一个品牌屹立不倒才是真本事</div><p>这需要很大的智慧和魄力啊,还有就是智囊团的决策也很重要~!</p>

redbar 发表于 2007-7-10 15:08:25

<p>还谈如何避免呢?晚了吧?</p><p>太不了解茅台了,若干年前,茅台生产红酒、啤酒的时候就被稀释掉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避免茅台品牌被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