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神话 发表于 2007-7-6 20:34:51

[原创]个人关于资料收集下载的一点体会(下)-知识和技能

<b>个人关于资料收集下载的一点体会(上)请见链接<br/><a href="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0,123959,0,0,0,,0,0">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0,123959,0,0,0,,0,0</a><br/><br/>下的内容部分来源于和长云的讨论结果<br/><br/></b><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0, 0, 255);">对知识本身的理解</span><br/>

<br/>
知识是对事物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知识的获取方式有很多,图书资料仅仅是一种方法,自我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或各种感觉器官的相互协作都可以获取到知
识。知识获取既可以通过自学,也可以通过老师传授或同学朋友间的相互讨论。吃一堑,长一智,说明了知识的获取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反向方式,即先通过自我的
实践发现问题和遇到挫折后,再从形成的经验中抽取出相关的知识。人类不断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探索未知的领域,因此对于已经形成的知识和理论一般是通过正
向方式获取,而对于创新和未知的知识则只有通过反向的先探索和实验的方式来获取。<br/>

<br/>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0, 0, 255);">知识到技能的转化</span><br/>

<br/>
技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谋生的手段,或者理解为个人创造价值的一种能力。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一个重要依赖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和技能间的
关系正好是学和用的关系,学后的知识能够应用并创造价值,那么这个知识就转化为了技能,学以致用正是这个道理。如果认为技能能创造价值,那修身养性的知识
如何创造价值?因此知识需要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直接知识是可以直接创造价值和形成技能的知识,而关于道德素养,个人习惯方面的知识则属于间接知识,
间接知识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它正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有了这些知识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加速我们创造价值的速度。<br/>

<br/>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0, 0, 255);">技能到经验的转化</span><br/>

<br/>
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是举一反一,而技能到经验的转化则是举一反三。技能是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或类似的问题,经验则是为了解决突发的问题和未知的问题。在知识
转化为技能的过程中出现一个重要的词即是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可以在学习后结合原来的实践思考和总结,进行反刍;也可以是学习完了后先实
践,通过实践发现的问题再进行思考和总结,但是绝不能是学完后不结合任何实践的空思,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说明了这个道理。<br/>

<br/>
技能向经验的转化首先要思,而思的重点就是去找出你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共性的,有规律的东西。把这些共性和有规律的东西抽取出来就形成了经验。
做同样的事情大家积累的经验往往不同,其关键点就在是否思考和总结了,你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抽取的粒度以及抽取的是否合理。<br/>

<br/>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0, 0, 255);">知识和经验到方法论的转化</span><br/>

<br/>
在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后,我们还会对经验进行重新加工和整理。对我们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类管理,进行层次管理,进行优先级和步骤的管理。通过这些清
理和整合后,经验就形成了自我的方法论和模式。在这里的一个重点仍然是对于知识粒度的把握问题,如果知识粒度太粗,而世间基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问
题,所有粒度太粗时候基本无法形成方法论。所以个人要学会将知识和经验分解为细粒度的知识要素和经验元,通过细粒度这些要素的重新组合即可以形成不同的多
种方法论和模式。这个时候方法论的价值已经不在于解决现在的问题,而在于能够帮助我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br/>

<br/>
知识和经验分解的粒度很重要,分解的太粗达不到我们重新进行归纳和组合的目的,分解的太细则各知识要素间的关联和接口会形成异常复杂的关联网络,超出我们的记忆和应用范围。 <br/><b><br/></b>

长云 发表于 2007-7-6 21:26:57

<p>呵呵,人月兄擅长理论上的描述。在讨论之前,我们再明确一下知识的定义:</p><p>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了有利于经济分析,将广义的知识按内容分为如下四种。关于“知道是什么”的知识,记载事实的数据;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记载自然和社会的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理论;关于“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指某类工作的实际技巧和经验;关于“知道是谁”的知识,指谁知道是什么,谁知道为什么和谁知道怎么做的信息。<br/>其中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原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可称之为狭义的知识概念。</p><p>前两类知识是易于文字记载的认识类知识,有人称之为“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有人称之为“隐形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原文地址]</p><p>人月兄的体会,其实可以分为两点来说,一点是关于显性知识的有效整理;另一点是关于隐性知识的吸收与提炼。</p><p>对于第一点,我想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它的质量,所缺乏的应当是个人的意愿和一些经验;</p><p>对于第二点,虽然它与第一点有部分的传承关系,但是直到现在,我们仍不能用实践以外的方法来获取或整理,甚至当你已经掌握的时候,也很难将它表述出来。</p><p>基于以上观点,我建议将我们的目标(或者说讨论范围),限定在对数据、信息和文件的管理上,这样,至少可以保证第一点的质量。</p>

长云 发表于 2007-7-6 21:32:59

<p>对于数据、信息和文件的管理,要求应该十分明确:</p><p>让我们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方便地存储或者获取合适的信息!</p><p>此处还要加一个分叉,是针对个人还是针对组织,要求不尽相同。</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6 21:33:29编辑过]

长云 发表于 2007-7-6 21:40:06

<p>所以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如何将知识点打碎并重新组织起来:</p><p>因为要将它控制在一个即能脱离繁琐又能结构合理的范围之内,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6 21:44:31编辑过]

人月神话 发表于 2007-7-7 08:54:04

你的定义很好,我指的是狭义知识,因为按定义广义的知识已经把知识理论,方法和经验全部包括进去了。

disint 发表于 2007-7-7 18:52:01

知识到技能点转化还真是个难事情

zujiayuan 发表于 2007-7-7 22:38:38

人的一生到底能用上自己知道的知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个人关于资料收集下载的一点体会(下)-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