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7-2-11 08:56:55

[温故而知新]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 size="6">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font></strong></p><p align="center">唐·魏征</p><p>&nbsp;&nbsp;<br/><br/><font size="3"><b><font color="#ff7f50">  【作者小传】</font></b></font><br/>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少时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初为太子洗马,唐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检校侍中等职,领导周、隋、陈、齐诸史的撰修工作。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后封郑国公,任太子太师。魏征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p><p><strong><font color="#ff7f50">  【写作背景】</font></strong>&nbsp;<br/><br/>&nbsp;&nbsp;<br/>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随着功业日隆,唐太宗逐渐在生活上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对此极为忧虑,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p><p>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分明;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统治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br/>&nbsp;</p><p><font size="3"><b><font color="#ff7f50">  【原文】</font></b></font><br/><br/>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lt;1&gt;,居域中之大&lt;2&gt;,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br/><br/>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lt;3&gt;,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lt;4&gt;,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lt;5&gt;,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br/><br/>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lt;6&gt;,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lt;7&gt;;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lt;8&gt;,则思三驱以为度&lt;9&gt;;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lt;10&gt;。简能而任之&lt;11&gt;,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br/><br/>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p><p><br/><br/><font size="3"><b><font color="#ff7f50">  【译文】</font></b></font><br/><br/>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br/><br/>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br/><br/>  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br/><br/><font size="3"><b><font color="#ff7f50">  【注释】</font></b></font><br/><font color="#ff7f50" size="3"><font color="#000000">  &lt;1&gt;神器:帝位。<br/>  &lt;2&gt;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br/>  &lt;3&gt;景:大。<br/>  &lt;4&gt;殷:深。<br/>  &lt;5&gt;董:督责,监督。<br/>  &lt;6&gt;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br/>  &lt;7&gt;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br/>  &lt;8&gt;盘游:打猎游乐。<br/>  &lt;9&gt;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br/>  &lt;10&gt;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br/>  &lt;11&gt;简:选拔。</font><br/></font><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1 10:07:17编辑过]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7-2-11 09:13:19

<p>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这一点,大家可参考韩非子《说难》一文。</p><p>  在此,飞猫又不由想到了华为集团任正非《认识驾驭客观规律,发挥核心团队的作用》(该文网址:<a href="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103038,0,0,5,0,0,0">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103038,0,0,5,0,0,0</a>)一文中的一段话:</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战争论》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要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着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看不清的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微光,带着你的队伍前进;就象希腊神话中的丹科一样把心拿出来燃烧,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一样。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的高级干部就越是要在黑暗中发出生命的微光,发挥主观能动性,鼓舞起队伍必胜的信心,引导队伍走向胜利。所有的领导们一定要象丹科一样,一定要象所形容的高级将领那样,在茫茫的黑暗中,鼓舞精神,激励斗志。大家鼓舞士气,高唱着歌向前,最后活下来的可能就是华为。这句话对我个人的鼓舞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在文革中,我个人受到挫折比别人大得多,根本就看不清楚未来的前途,也看不清楚光明……不管是来自家庭的社会影响,还是个人的努力奋斗,还是来自社会。但是那个时候我是靠自己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自学完的,虽然我那时看不到任何光明的。我家人也开玩笑说,没什么用的东西也这么努力学,真是很佩服、感动。由于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这些老师经常给我一些油印的书看。我也是在那个时代熬出来的,如果我没有在那个时代看到光明,荒废了那个时代,我就不可能在今天这个时代站起来。 所以,正因为我们对未来的胜利有一定的信心和把握,我们才敢把谜底讲穿。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轮艰难困苦,锻炼培养一批好干部。面对这场艰难困苦的斗争,我们的高级干部一定要振奋起来,不要有太多的悲观情绪。如果说有悲观的情况,你也不会有地方可去,这个行业处处都是悲观,不可能有乐观。如果换一个小公司,那么你面临的苦难会更多而不是更少。 <br/>  <strong>大家要认识到,谁能不犯错误,在历史长河中要做一个高风亮节,纯洁无暇的人只有屈原!屈原跳了汩罗江。没有一个人是一贯正确的,不要为过去的一些小事而伤感,不要有思想包袱。历史是大浪淘沙的长河,过去的历史就是历史,以后的未来就是未来,不要把历史和未来纠缠到一起。不要背上曾有错误的包袱,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把队伍团结起来,通过各体系的核心团队完成对上万个研发员工、市场人员和其它部门员工的团结。而且,核心团队一定要做个表率。我们必胜的信心就是紧紧地把市场握在我们手里! <br/></strong></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圣人大过,贤人小过,庸人无过。人们除非历经了许多大错和教训,否则无人能够变得伟大或更优秀。(案例:毛主席称不上圣人,但其一生英明神武,富于远见卓识,可惜晚年依然犯下大错)。</span></p><p>  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由此可见,中国古人的领导管理之科学艺术,远超当前不少的企业家们。</p><p>  先哲曾子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诚乃古人不欺今人之智慧大理。(参见拙作:《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网址:<a href="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97591,0,0,0,487852,0,1">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47,97591,0,0,0,487852,0,1</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1 10:31:46编辑过]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7-2-11 09:27:41

<p><span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7-2-7 23:46:09的发言:</strong><br/><br/>2、思想的产生和演变。我们喜欢安定、和谐,但只有冲突、危机、动荡才能激发人类深层思考,这就是为什么乱世能更多的出思想家、哲学家的原因。这真是人类的一个矛盾,本身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哲学问题,乱世出思想家、哲学家,盛世出经济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拯救人类的人;经济学家、科学家却可能是毁灭人类的人。不过,对于个人成长来讲,经历一些危机和挫折,确实是让一个人成熟和进步的有效手段。<br/><br/><br/><strong>飞猫回复:<br/></strong><br/>  磨剑兄的这个论点说得非常好,这就是“乱世出英雄,乱世出哲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今天这个世界所谓的英雄,主要是指他在社会中立了多少言、多少德、多少功而矣。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英雄吗?!<br/><br/>  <strong>圣人大过,贤人小过,庸人无过。人们除非历经了许多大错和教训,否则无人能够变得伟大或更优秀。</strong>(案例:毛主席称不上圣人,但其一生英明神武,富于远见卓识,可惜晚年依然犯下大错)。<br/><br/>  英雄只有在乱世之中,才能有较多的机会、足够大的平台展示他“立言、立德、立功”的智慧、道德和才能,而不会像在盛世里受到什么过多的发展限制。例如古代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六国的时期,优秀的英雄们、哲学家们,层出不穷。历史,往往会惊人的不断重复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古有云:“不知古,焉知今?” 我们也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正确的认识今天;我们也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 <br/><br/>  每个人对历史、对管理之道的不同见解,将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形成千万种不同的行为结果。 <br/><br/>  历史,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历史真实未来的展现。 <br/>  历史,是真理的母亲,是生活的镜子,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br/><br/>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酷爱古今史书,并对许多古书作了不少点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strong>:“如果没有历史知识,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我们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strong>由此可见,这三点对伟人毛泽东的成长和中国革命的影响力之大! <br/><br/>  人们学习历史,学习思想理论,是为了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启迪思维、加宽思路、增长智慧,从而在人们的心中起到“劝善明恶、记功司过、察往知来、激浊扬清”的良好作用,使每一个人能在错误、失败、选择和机遇中成长起来,在博奕交锋之中成长起来。<br/>  比如:我们要修一座水坝,就必须了解该河段洪水的历史记录,这样才能确定水坝的各种参数。现在经常提到的建造可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坝,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能设计成能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呢?但是设计提高一个级别,成本就要大幅度增加,所以要在成本和标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设计者凭什么来确定这些标准呢?那就要依靠历史。 <br/><br/>  然,21世纪的今天,中华文明原有的巨大影响力正在日益失落和被抛弃,西方文化正在日益侵蚀、占据中国人的大脑、思想阵地和行为生活(例如肯德鸡、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圣诞节等),中华五千年文明难敌好莱坞。中华文明昔日的辉煌,已成为昨日之黄花,实值得大多数人深思与警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trong>观今日,关系中美未来命运发展格局的世纪金融之战已箭在弦上,势在必行,不可避免之。让人不由感慨:“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知识爆炸、人才至上的21世纪,将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大时代!以全球为舞台的逐鹿天下的大竞争时代!<br/></strong></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对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人们需要有一个起码的了解、研究,需要有更多的人将其正本清源,需要有更多关心、研究中华文明的学者专家、官员首长、人民爱好者,中国人才能谈得上进一步承传和光复中华文明。毕竟,中华文明经历了怎么样的起源、演绎、进化、升华……的具体过程,大多数中国人至今依然知之甚少,又从何高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播华夏之文明,开万世之太平”这样伟大的高调呢?又凭什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strong>  相反,今天的中国,不少政府官员、学者专家媒体们《中国·大国崛起》的论调已高唱入云,其实这恰恰是对他们自己、对当权者一种可悲的绝妙嘲讽!唐太宗的历史故事,会在今天的中国重演吗?或者说两者虽有雷同之处,但其发展结果却大大不同呢?</strong></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size="3">  对此,飞猫不由浮想起阿里巴巴CEO马云曾经说过的话:“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完善奖励制度,勇往直前,正确面对竞争,能够实现任何企业的增长……,<strong>创办一个伟大的公司,靠的不是一个Leader,而是每一个员工。我不承诺你们一定能发财、升官,我只能说———你们将在这个公司里遭受很多磨难、委屈,但在经历这一切以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成长,以及怎样才可以打造伟大、坚强、勇敢的公司。</strong>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要用胸怀去对付。男人需要胸怀,女人也需要胸怀,男人的胸怀是被气出来的,是冤枉出来的。”</font></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br/><br/><br/>  盛世里的人们往往贪图安逸享乐,畏惧风险与失败,不愿创新尝试新事物,讲究森严的等级秩序,按步就班、循序渐进的发展,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生活与工作,有点像温水里煮着的青蛙一样。<strong><font color="#ff0000">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与诸多正反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天性中有二大弱点——“畏惧与懒惰”,在不断的重复着。历史,往往会惊人的不断重复着。<br/></font></strong><br/>  <strong>古今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strong>英雄,多半出现在乱世,也只有在乱世中才是真金不怕火炼的英雄。<strong>毛主席有一句话说得好:“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strong>闯王李自成贪图安逸享乐的下场、没有穷将剩勇追穷寇沽名钓誉的西楚霸王项羽、荒唐执政的秦二世胡亥的短命王朝……,就是“高贵者最愚蠢”的历史见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苏秦悬梁刺股、陈胜吴广起义、毛主席的英明远见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火……的故事,就是卑贱者最聪明的历史见证!正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成败在谋,安危在德。祸福无门,惟人自召。<br/><br/>  乱世变数大、不确定因素多,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有智、有德、有才之人容易崭露头角,获得明君伯乐们的青睐;盛世则不同,因为和平安逸,社会等级秩序森严,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英雄们要想脱颖而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会受到诸如资历、学历、裙带关系、道德品质、自身某些条件不合于世……等等的限制,因为就算缺了你这个英雄,人家还是活得滋润,国家企业照样转嘛。乱世出英雄,时势(这个时势主要指天下百姓)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例如周文王讨伐纣王……等故事),正反相生,矛盾统一。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唯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嘛! <br/><br/><br/>  毛主席称古之曹操是一位真英雄。但是他在当时被认为是窃国大贼、一代奸雄,为许多人所否定。事实上,他是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社会的进步、天下百姓的生存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有效保障。他是被奸雄化了的“乱世英雄”,这是当时世人庸俗思想的偏见。<br/><br/>  <strong>古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如其时不遇,则没身而矣,田园养老罢了;若能乘时乘势而起,则能创大的功德矣。<br/></strong><br/>  昔日三国的曹操,能崛起于孙权、刘备等诸英雄之上,皆源于他能得“天时、人和”之利也。天时,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人和,指曹操求才若渴,几次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求贤令》征集人才。所以,曹操能建立如许的大功业,非偶然之因素也。但如果当时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客观环境,没有周天子弱、诸侯强的势力格局,曹操焉能成为一代历史英雄乎?恐怕也多是田园养老的命运格局。<br/><br/><br/>  …………<br/><br/>  李广是陇丁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他家世世代代擅长射箭,李广也以善射出名。汉文帝的时候,李广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了战功,被提拔为皇帝的持卫官。李广经常陪著汉文帝出去打猎,他那百发百中的箭法,每次都使汉文帝满载而归。汉文帝很高兴,他曾经对李广说:“可惜你生在今天,只能陪著我打打猎,要是你生在高祖那个时候,封个万户候是不成问题的。” <br/>  这个故事深刻的折射出乱世和盛世的环境格局,导致英雄们的命运也是大为悬殊的。盛世时期的各朝各代都有能人高手,例如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一生任侠,深得皇上之器重,却常常感慨自己生不逢时,只能在盛世做个大诗人。谋定天下的张良,其师黄石公也只是田园归老,没身而矣。太多的事例,枚不胜举。<br/><br/>  一般而言,乱世里的英雄多以“客观实际、任人为能”为检验标准,而盛世的英雄大多是以个人喜好、任人唯亲为检验标准。当然,凡事有例行也有例外,这里只要指概率而言。英雄在乱世有更有机会展示自己,明君伯乐也倾向于大力选拔人才,只要你有智、有德、有才就行,能为自己和周围人带来更多利益和光明前途。而盛世则掺杂了较多的人为及社会环境因素,若有幸能遇到明君伯乐,英雄还有机会发挥自己。否则,其命运格局要么田园养老、没身而矣,要么被枪打出头鸟……。枪打出头鸟……这一点,古代的韩非子在《韩非子·说难第十二》中说得很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ca><br/>  在此,飞猫不由想到了古代李斯“粮仓硕鼠”选择积极环境的优秀哲学思想。可惜的是,李斯大人忽视了“选择良师益友”的优秀思想,也是同等的重要、同等的明智。飞猫浅以为:一个人若能真正知道并选择积极的环境、选择自己的良师益友,则其人生多能获得成功矣。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成败在谋,安危在德。说之易,行之难。<br/><br/>&nbsp;<br/><br/>  …………<br/><br/>  圣人大过,贤人小过,庸人无过。  <br/><br/>  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称之为“学园之灵”,恩格斯称之为“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的很多观点被西方人奉若神明,他本人也被奉为绝对权威,他凭着“自信的直觉”,做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观点,这种观点统治了西方学术界将近2000年。  <br/><br/>  1590年的一天,年轻的比萨大学数学教授伽利略,邀请比萨的一些学者和大学生来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让一个重一百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由塔上自由下落,轻的和重的几乎同时落地。伽利略把实验重复一次,结果仍然相同。伽利略的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臆断,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伽利略发现了真理,但却触怒了比萨大学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信徒,他们攻击伽利略胆敢怀疑亚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伽利略被赶出了比萨大学,但他由于这个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刚26岁,是他当教授的第二年。伽利略,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伽利略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在宫庭数学家里奇的悉心辅导下,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结合起来,获得了精密的测量方法,发明了用以测定合金成分的“液体静力天平”,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5岁。  <br/><br/>  21世纪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对亚里士多德“自信的直觉”奉若神明呢?!正如亚里士多德自己说过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br/><br/>  <strong>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不如无师。</strong></span></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1 13:54:35编辑过]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7-2-11 10:52:36

俺怎么发现译文作者顾伟列所说的一些话,与飞猫《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一些文字很相似。呵呵,天下虽大,互联网使之近若比邻。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7-2-11 11:35:44

<span style="FONT-SIZE: 14px;"><p><br/><br/>            follow-the-leader是什么游戏?</p><p><br/><br/>  这是国外小孩的一种游戏:(摘抄自维基百科) <br/><br/>  First a leader or "head of the line" is chosen, then the children all line up behind the leader. The leader then moves around and all the children have to mimic the leader's actions. Any players who mess up or do not do what the leader does are out of the game, and the last person standing other than the leader is now the new leader <br/><br/>  简单的讲就是开始的时候选一个带头的人站在前面,然后所有人站后面排成一行。接着带头的做啥动作,后面的人一个接一个学着模仿出来,没模仿对的就直接退出。直至最后一个人,然后下个人成为下一轮新的带头的。 <br/><br/>  中文的翻译是:学领袖.<br/><br/><br/>飞猫对follow-the-leader的感悟:<br/><br/>  记得曾经有一位大主教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道:“小时候,我发誓要改变整个世界;大些了,我努力改变我的祖国;后来,我想我能改变我居住的这个城市;直到临死之前才发现,我只能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他人,乃至影响整个世界”。 <br/>  做个实验试试:你对别人说,把手放在额头上,同时你自己的手放在嘴巴上,十个人会有九个将手放在嘴巴上。试试看? <br/>  怎么样?有没有体会到一个真理:别人是看你在做什么,不是在听你说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先士卒的将领才可以带出义无反顾的勇士。躲在安全地带指挥别人往前冲的人,永远没有带动力。 <br/>  改变外在有吸引力,改变内在有影响力。用权力去命令别人,可以得到服从者,而用影响力带动别人,才可以得到主动者。 <br/>&nbsp; &nbsp;<br/>  太多的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br/>  许多的人不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改变自己,传统思维和习惯束缚了他们的发展,我们现在处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改变自己才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我们在不断的改变中,慢慢就会发现和体验改变的神奇伟大力量!<br/><br/>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周恩来总理与开国功臣们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一心为民,他们是诚信的、善良的,同时也是掌握大权的。所以,子率之以正,孰敢不正?正所谓:“正己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br/><br/>  没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就没有良好的法律,哪里有良好的武力与经济,哪里就必然会有良好的法律。没有强权的诚信是软弱的,缺乏忠诚的追随者;没有诚信的强权是暴虐的,必有阴谋的反叛者。我们必须把诚信和强权结合在一起,必须使诚信的成为强有力的,或者使强有力的成为诚信的。 &nbsp;<br/><br/>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纯为己,也会天诛地灭!从远古直至今天,人类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无法持续下去! <br/><br/>  家庭、企业和国家运营,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各自的解说词不同罢了。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确定“党的政治路线与方针”,用企业管理的话说就是确定大家的“文化价值观与发展战略观”。用家庭的话来说就是“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手挽手地走路,一起过河,一起爬坡,一起摔倒了再爬起来,心与心相印,情与情相融,一直到老。”。没有人敢用不信任自己的人,更没有人敢向不信任自己的人尽忠。<br/><br/>  而它们共同的优越性、科学高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呢?在于能否领导一群原本并无联系的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能否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朝着一个共同重视的目标不屈不挠的挺进。这是衡量其是否科学高效的大原则。因为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挺进,你就不需要化更多的时间来宣传和鼓动他们,他们会自动和你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活力。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将快速做出反应而不是选择退却和分心,以及出现不必要的政治矛盾。而平庸的人来实现宏伟的蓝图,只可以产生平庸的结果,即使你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将不会取得卓越的成就。这就像拨河比赛一样,大家目标一致,使力的方向一致,才能取得最终的辉煌胜利。<br/>  在企业里,价值取向与发展战略观有差异性、不平衡性的人数越多,在组织中权位影响力所占的成份越多,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政治斗争、衰败崩溃的机率越大,寿命越短;反之,价值取向和发展战略观相同的人越多,在组织中权位影响力所占的比例越高,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精诚团结、成功富强的机率越大,寿命越长。这是一条用无数人的教训与智慧提炼出来的科学真理,这也是国家、大企业为什么注重人员培训教育、注重人才品质潜力的原因所在,也是大企业喜欢招收思想价值观尚处于塑造形成阶段的学子们的原因所在。<br/><br/>  …………<br/><br/>IBM的“长板凳”接班人计划和雁行理论:<br/><br/>  “长板凳”接班人计划<br/><br/>  接班人计划是IBM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中的一部分,它还有一个更形象的名字:“Bench(长板凳)计划”。“Bench计划”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举行棒球比赛时,棒球场旁边往往放着一条长板凳,上面坐着很多替补球员。每当比赛要换人时,长板凳上的第一个人就上场,而长板凳上原来的第二个人则坐到第一个位置上去,刚刚换下来的人则坐到最后一个位置上去。这种现象与IBM的接班人计划及其表格里的形状非常相似。IBM的“Bench计划”由此得名。<br/><br/>  “接班人”决定未来<br/><br/>  IBM要求主管级以上员工将培养手下员工作为自己业绩的一部分。每个主管级以上员工在上任伊始,都有一个硬性目标:确定自己的位置在一两年内由谁接任;三四年内谁来接;甚至你突然离开了,谁可以接替你,以此发掘出一批有才能的人。IBM有意让他们知道公司发现了他们并重视他们的价值,然后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各种各样的丰富经历,使他们有能力承担更高的职责。相反,如果你培养不出你的接班人,你就一直待在这个位置上好了。因为这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你手下的人好,你才会更好。<br/><br/>  “长板凳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由于接班人的成长关系到自己的位置和未来,所以经理层员工会尽力培养他们的接班人,帮助同事成长。当然,这些接班人并不一定就会接某个位置,但由此形成了一个接班群,员工看到了职业前途,自然会坚定不移地向上发展。<br/><br/>  …………<br/><br/>  雁行模式:鸣叫、振翅和换位——分享领导力<br/><br/>  我们一定看到过排成“V”形的雁群从头上飞过,留下渐渐远去的鸣叫声,那正是我们所看到的卓越的领导模式。<br/><br/>  大雁的这种行为蕴含着科学道理:V形构成挡风墙,减少雁群总体花费的力气。领头雁正面迎风,而飞在它后面的雁受到的气流冲击将减弱,因此飞行起来毫不费力。<br/><br/>  但是,领头雁也不能长时间处在风口的位置上,这就是为什么飞在后面的大雁频繁而有秩序地换位的原因。最终,每只雁都有机会成为领头者。<br/><br/>  而雁群用鸣叫声来鼓励头雁:“我们仍然在你后面,继续飞翔吧!”事实上,研究人员已得出结论:雁群的声音越持久洪亮,头雁就能够顶着迎面吹来的风越耐久地飞行——直到别的大雁来接替它的位置。IBM以雁群飞行模式来培训经理人分享领导力,领导应该是自由流动的。 </p></span>

walkyway 发表于 2007-2-12 01:35:01

<p>果然是经典好贴!为什么有贞观之治,君王海量是一个方面,大臣能够针砭市政,用理性去发出另外一种声音,尽管可能刺耳,但是想想那些一将功臣万古枯的惨烈,想想明朝的改稻为桑政策的失败,都是因为决策没有经过充分的酝酿。这样的君臣制衡关系,确实是我们所需要的。否则,仅仅依靠自身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何时才能到达理想的乌托邦呢。</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7-2-13 18:41:50

确实是经典好贴,所以温故而知新嘛。

ocq1208 发表于 2007-2-14 18:20:21

<p>看飞猫兄及众多家人在谷里对一些故事\文章\话题的探讨,感觉进步不少,这种进步是认识上的.我觉得,这也是在谷里泡的一大收获吧.</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7-2-14 23:03:17

与磨剑兄等家人共同交流,共同博奕,共同进步,也是一大收获呀。

coolpirate 发表于 2008-12-16 09:54:20

此文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故而知新]魏征:谏太宗十思疏